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成为河南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给了河南一个惊喜:全国每10个游客中就有1人来到了河南,每10元旅游收入中就有1元给了河南。无论是接待旅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河南均跃居全国三强。

  这个惊喜其实在意料之中。自2005年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确立了“旅游立省”战略以来,河南旅游业就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既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景观。如何深挖旅游潜力,让其成为河南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一直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思谋的课题之一。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确立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切实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我们一定要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要性。”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徐光春表达出了河南上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决心。

  徐光春说,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形成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导产业,能使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随着人流涌动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旅游业是生命力强、弹性大的潜力产业,也是反应快、恢复周期短的应急产业,是经济寒潮中的一朵报春花。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顺应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

  这是河南省就发展旅游作出的又一次重大部署。随着《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文化旅游联袂登场,精彩纷呈。河南省在2008年旅游总收入接近16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提速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均达21%,超过全省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接待游客人数达2200.9万人次,占全国的9.7%;实现旅游收入115.3亿元,占全国的11.4%,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二)

  要让“河南旅游”名扬四海,打好文化旅游牌是一种最佳选择。

  “要把旅游和文化穿上‘连体衣’。”省委书记徐光春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激活尘封的历史文化资源,让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拂尘见金。

  在文化资源中融入旅游元素,在旅游开发中植入文化基因,是河南打好文化旅游牌的精髓。他们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使文化形象化、系统化、通俗化、大众化,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众多手段使大山名起来,秀水灵起来,城镇靓起来,乡村雅起来,古迹活起来,打造出一批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极具现代观赏价值、既富有历史人文资源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精品。这些文化艺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名山秀水,成为河南旅游的点睛之笔。

  星夜,美妙空灵的音乐在中岳嵩山回荡,一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用音乐和舞蹈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少林禅武文化,给来到登封的游客以美的享受。《大宋·东京梦华》点亮了宋都开封的夜空,让游客们在“一城宋韵半城水”之中尽情地领略了宋文化之美。

  “三月三,拜轩辕。”黄帝故里连续4年举办拜祖大典。            

4年来,新郑旅游逐年攀高,今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接近20万人次。

  河洛文化节,国际老子文化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等一个个重大节会轮番登场,让中原古老文化焕发青春;龙门石窟、殷墟遗址、清明上河园……一批批旅游精品不断推陈出新,“文化河南·壮美中原”开始蜚声海外。

(三)

  煤城焦作因旅游而声名鹊起。短短几年间,以旅游业为龙头,焦作成功地把秀美山川变成“绿色车间”,打响了“云台山”和“焦作山水”两个知名旅游品牌,成为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的生动案例。  国庆期间,记者在焦作市修武县岸上村村民老马家看到,一幢漂亮的两层小楼坐落在宽敞的院内,楼上20多间客房全部爆满,楼下丰盛的农家饭菜供不应求,生意异常红火。像老马家这样的“农家乐”,岸上村有不少。靠着旅游,岸上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富裕村。2008年,岸上村人均纯收入已达5万元,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老马说,是云台山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开发为久居深山的村民铺出了致富的“黄金路”。

  在河南,旅游致富的村子很多。南阳市西峡县化山村,依托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5年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多;许昌市鄢陵县将花木种植和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建成了122个专业村,万亩林海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天然氧吧,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

  改革创新铺就致富路。不久前,信阳市民奔走相告:“鸡公山终于睡醒了!”信阳市鸡公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由于受经营体制的制约,多年来沉寂无声。如今,河南省专门成立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顺利启动了“金鸡复鸣行动计划”,计划投资100亿元,力争创出“中国鸡公山国际文化经济论坛”这个品牌,把鸡公山打造成中原文化旅游度假的名景、中国文化旅游度假的胜地、世界文化旅游度假的亮点。

  “大云台山”方案浮出水面。今年,焦作市对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等景区实施了联合重组,借此形成合力。新乡市对八里沟、万仙山等太行山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万仙山旅游委员会,赋予部分政府管理职能,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

  项目是秀美山川铺出“黄金路”的催化剂。2005年以来,河南省已投入旅游引导资金5亿多元,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倾力打造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据悉,今年下半年,河南已确定新建或扩建旅游项目118个,总投资额为352.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有6个。

  “河南旅游”正以崭新姿态和靓丽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此,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到2015年,河南将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届时,旅游业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3%,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