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发现
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力促农民增收
□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实习生 吴秉泽

  虽已入冬,但贵州省独山县仍绿意盎然。在基长镇的外向型特色蔬菜基地记者看到,蔬菜种植大户蒙镇霞已将她收获的4万公斤青菜给广西的客商装完车。镇党委书记胡积良掰着指头说:“蒙镇霞这茬10亩青菜的纯收入至少5000元。”据了解,该镇今年11月份仅种植青菜一项,每户就能平均增收1600多元。

  独山县人均耕地只有0.78亩。独山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依靠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自然生态优势,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改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新品种、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高效多熟制蔬菜接茬种植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是狠抓办点示范,积极推广一年多熟制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近年来,独山县以蔬菜为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基地17.5万亩,仅蔬菜示范科研基地就有2300亩。通过探索推广新品种,高效多熟制蔬菜接茬种植模式(西红柿+黄瓜/菜豆+青菜)等为突破口,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依托,实现了亩产达到万元的示范点建设。如今,90%以上的基地达到了亩产值超万元的目标,最高的亩产值达到13180元。

  其次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这个县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14家,实现年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近4万户,实现农民增收6000万元。积极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7个,发展会员4600人,带动农户近万户、基地4万亩。

  最后是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培育出牛奶、细刀豆、盐酸菜、优质米等一批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农产品,全县5万亩蔬菜基地和5万亩优质米基地获贵州省“无公害产地”认证;番茄、菜豆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西红柿、辣椒已注册“独山秀峰”牌商标。草种场生产的“贵草牌”巴氏杀菌乳和独山盐酸菜厂生产的“独山牌”盐酸菜、石牛奶厂的系列奶糖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独山秀峰”牌辣椒,“大丰禾”牌优质精米、香米获“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称号。

  县农办副主任蒙国元胸有成竹地说:“今年第四季度,依托天然的环境、气候、地理等优势,全县农民光从种植优质蔬菜产业中,就能平均增收160多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