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咸阳: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绿色增长

  本报讯 记者张毅、通讯员君宇 曹飞报道:陕西省咸阳市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新型优势产业过程中扎实推进“绿色增长”行动,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咸阳工业逆势增长,对全市的经济贡献率首次突破50%大关。今年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66.9亿元,同比增长13.4%,主要支柱产业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咸阳市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依托地处关中城市群核心地位和“西(安)—咸(阳)”一体化战略,一方面,以专业化、集约化的园区环境平台积极吸纳、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外部增量力促工业体系日益完备。目前,咸阳市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升,一大批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据统计,第11届至第13届西洽会,投向咸阳的工业项目从111个减少到59个,而同期咸阳吸纳的资本却从198.2亿元猛增到491.9亿元。北京汇源、上海光明、陕西延长集团等一大批知名的高技术企业纷纷投资咸阳。

  另一方面,咸阳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区域资源禀赋,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努力培育壮大新型支柱产业,加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装备、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已经超越电子、纺织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其中以资源深度转化为定位的能源化工产业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7%,咸阳工业格局和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咸阳工业不仅在做加法,同时也在做减法。在今年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咸阳市提出年底前力争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市委、市政府认为,咸阳迫切需要经济总量壮大,也急需现代工业提升,但绝不能因此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除了从根子上杜绝引进“三高一低”企业,咸阳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工业领域的污染治理,连年加大对造纸、果汁、印染三大行业以及“七河一渠”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先后淘汰小火电燃煤机组12.4万千瓦、水泥落后产能52万吨,关闭造纸企业182家、重点印染企业12家,拆除燃煤锅炉786台。

  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咸阳同样做得有声有色。咸阳近年来新开工建设的资源型开发项目,都同时配套建设残煤气、余热发电等综合开发利用设施,致力于将废气、废物吃干榨净不留污染。例如,拥有丰厚煤炭建材资源的彬县,先后投资400亿元,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00万KW煤矸石电厂和粉煤灰综合利用、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30万吨煤制焦、50万吨煤制汽柴油、120万立方米残煤气化等重大项目。

  绿色理念还让咸阳的工业园区和城镇发展呈现融合互动、相互促进的新景象。在面向未来的泾渭新区,咸阳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美国易道公司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统筹规划区内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如今,走进泾渭、沣渭新区,林绿、河清、楼美、街宽,一座工业项目有序聚集、水岸静谧绿色成荫的生态型工业之城呼之欲出。

  为了加快培育一批支撑性、辐射性、带动性强的旗舰型企业集团,咸阳选择了长庆石化公司、陕柴重工、彬长大佛寺矿业等30家企业,分别作为拟培育的销售额超100亿元、超50亿元以及超10亿元企业。咸阳市着力支持这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只要是国家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市里均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如今,组团式布局、集约化开发、专业化运营、园区化管理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为咸阳积蓄更大的发展势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