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江岸区:产业调整促百年老街功能升级

  本报讯 记者郑明桥、通讯员商楚报道:还原历史建筑、增加配套设施,引进高端服务业,武汉市江岸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沿江老街新闻不断,在“新”与“旧”的协调磨合中有了新的发展。

  在武汉市江岸区长江沿线3.35平方公里范围内,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与金融贸易中心。近两年,江岸区对历经百年风雨的传统老街进行了升级改造,制定了“一带四区”的发展规划,全面启动了26个大项目、总投资达390亿元的沿江商务区建设。沿江商务区的107栋历史保护建筑中,有70余栋位于武汉最早的英俄租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青岛路仓库、咸安坊、上海村、巴公房子等一大批武汉人耳熟能详的老房子悄然发生改变。

  光大银行武汉分行迁址原汇丰银行大楼,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购买了原花旗银行旧址,其高端理财中心已开始营业。建成于1865年的原麦加利银行大楼被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租用,其理财中心即将进入,光大银行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岸区也已签约,租用原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旧址建金融租赁公司全国总部。昔日洋商聚集地,时隔百年后成为金融业高端服务机构的首选。

  今年年初,投资35.3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26.98万平方米,以平和打包厂、青岛路仓库为代表的青岛路片历史保护与更新项目工程全面铺开,青岛路仓库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市群艺馆改造等项目相继启动,江岸区沿江商务区除吸引银行家们的注意力外,也被众多创意企业关注,新近落成的武汉建筑设计院,不少设计机构、外资保险企业纷纷落户。而与其相隔在不远的胜利仓库,也正在筹划向创意产业方向转移。 

  武汉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沿江商务区为核心的江岸创意产业近年来正以两位数的增幅飞速发展,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增长13.6%。

  此外,各种绿色节能环保科技的最新成果也在沿江商务区聚集,85盏风光互补节能路灯,208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手机充电器,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在沿江6个街道的上百条老巷里,都装上了LED节能楼道灯,建设了因地制宜的小巷花园。全力建设的沿江商务区也成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成果的展示区。

  家住一元街坤厚里的熊昌尧老人退休有了新习惯,早晨起床后就精心侍弄摆在小巷里的桂花树、马蹄莲、米兰等花草。在这个建于1903年百年老巷中,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自家种的花草,住户们仿佛生活在小巷花园中。在四唯街袁家社区、上海街扬子社区等众多老社区中,建设楼顶花园,开展“两型”制作比赛等活动都进行得如火如荼。“沿江商务区不仅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还将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江岸区委书记黄卫国告诉记者。

  针对商务区内人口密集,老街老巷基础设施落后,江岸区在沿江6个街道展开了“两型社区”建设试点,实行使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楼道节能灯照明、社区道路新照明光源、水箱改造、垃圾分类收集等六项工程。据统计,自去年9月江岸区楼道灯亮化仪式在袁家社区启动后至今,昔日老城区楼道已安装声光控LED高效节能灯1.3万余盏,安装太阳能路灯、草坪灯100余盏,家庭累计安装节能灯12.8万只,可年节电930万千瓦时。

  与此同时,江岸区还将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油烟、废水、残渣综合利用系统等最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率先在沿江商务区推广使用。如今,仅在沿江商务区内就已安装了18台餐饮含油废水处理设备,并将在明年在沿江板块全面使用。

  旧洋行大楼迎来“新房客”,艺术家村落“安家”在百年老巷,沿江大道上欧式老建筑与新建摩天写字楼交相辉映。江岸区正在全力推进建设沿江商务区,江岸区区长蔡杰信心十足:“未来的沿江商务区将是融金融商贸、创意文化、历史旅游于一体,高端现代服务业云集的‘武汉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