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履行维和使命 传承中非友谊———记全军维和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李德营 张开山

  在两次率队赴苏丹履行维和使命中,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以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苏丹人民的热爱,传递了中非深厚友谊,荣获“第二届中非友谊贡献奖”,成为“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中惟一的军人。  

  2006年5月26日,张勇率领济南军区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运输大队,来到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任务区瓦乌。在蛇蝎出没、蚊虫肆虐的恶劣环境里,营房建设是首批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张勇咬紧牙关,带领官兵经过40天的昼夜奋战,搭建了整齐漂亮的军营。

  2007年9月18日,作为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政委,张勇再次来到苏丹。在两次维和期间,他多次带领部队,支援驻地战后重建,铺路架桥,积极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浇灌中非友谊之花,促进中苏友好,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友谊之师”的风采。

  2007年10月,瓦乌水厂进行重建,需要从40公里外把8个20多吨的大型水罐运到水厂。这40公里简易道路,土松路窄,多处沼泽,弹坑密布,且水厂设在200多米高的山坡上,吊车及平板拖车需要在近30度的斜面上行驶,作业难度非常大,当地政府无力运输。张勇斩钉截铁地说,“这项工程可以解决瓦乌市民世世代代的吃水难题,不管困难多大,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

  施工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更加泥泞,运载车辆不断淤陷。张勇带领官兵冒着暴雨填坑垫车。当地民众被中国军人不畏艰险的精神感动,一同参与,最终把水罐运到水厂。渴望早日喝上净水的群众围着中国维和官兵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瓦乌大学附近的道路泥坑遍布、路况很差,战区工程主管部门将修建这段道路的任务交给中国维和部队。张勇带领官兵精心勘查,高标准施工。气温高,他们挥汗如雨;时间紧,他们披星戴月;环境差,他们咬紧牙关。经过30多天的奋战,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出现在人们面前,前来慰问的瓦乌市所在的西加扎勒河州州长马克·乌邦感动地说,“这条路是中国人民和苏丹人民友谊的象征!”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同样流传着关于张勇的故事。2008年1月29日,肯尼亚维和士兵约瑟夫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在准备从中国维和部队的二级医院向上级医院转送时,他突然呼吸骤停。张勇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出决定:“立即就地抢救!”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先生深知二级医院设备简陋,对能否有效救治表示怀疑。张勇毫不犹豫地表示:“中国医护人员会全力以赴,请您放心!”

  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巴比向张勇竖起了大姆指,“中国的医护人员真了不起!”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专门向联合国总部汇报此事。一封感谢信从内罗毕联合国四级医院转到张勇手中:“尊敬的张指挥官,您对一名异国普通维和士兵生命的尊重,值得我们敬仰,您过人的谋略和胆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魅力!” 

  2008年春节,联合国秘书长驻苏丹特别代表卡齐先生比惯例提前两个月来到中国维和部队军营,向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官兵授勋,称赞张勇是“真正的维和勇士”。

  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是在任务区部署时间最长、执行长途运输任务最多、完成最高难度医疗抢救、受联苏团战区表彰最多等多项纪录的维和部队。他们经历了任务区周边最多突发事件的考验,无数次把直接推动苏丹和平进程的物资安全运抵目的地。维和部队总司令里德尔由衷地赞叹说:“联苏团二战区的工作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下推进的,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张勇也因为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的突出贡献,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个人“特别贡献奖”,两次荣立二等功,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军维和工作先进个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