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平凉市采访记
本报记者 李红光 李琛奇 陆 敏

  蒙蒙细雨中,平凉市华亭中煦煤化工项目建筑工地一派忙碌景象,运送设备、材料的卡车来回穿梭,高高的钢架构厂房上,工人手中的焊枪不时溅出耀眼的焊花。公司总经理陈德廉对记者说:“项目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期,到今年9月底已完成投资22亿多元,占总投资的78.9%,明年6月底有望建成投产。”

  中煦煤化工项目是华亭煤业集团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甘肃省第一个大型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将形成6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能力,每年使用180万吨煤,预计可带来10.4亿元的销售额和3.96亿元的利税,也就是说1吨煤大约能产生580元的销售额。而华亭集团去年产煤近1800万吨,销售收入为45.57亿元,吨煤均价不过260元左右,利税总额不到10.88亿元。两相比较便可看出,发展煤炭深加工的效益有多大。

  平凉市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资源量估计在650亿吨以上,已经探明的储量有36.2亿吨。市经委副主任乔培科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发挥资源优势,2002年,根据甘肃省的决策,平凉市以资产为纽带,将三家原来隶属于不同单位的煤炭骨干企业组建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使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在集团所属的砚北煤矿,矿党委书记周保学用数字证实了这一点。这个矿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煤炭,这两年经过不断改造,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0万吨,2008年产量突破500万吨,成为“陇原第一矿”。而平凉市去年生产的2014万吨原煤中,华亭煤业集团一家就占了1745万吨。

  如今,煤炭和电力行业已经成为平凉工业的“台柱子”。平凉市80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电企业有24家,去年这些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4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5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均占规模以上企业同类指标的80%左右。而平凉市的原煤产量和火电装机容量,则分别占到甘肃全省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多。

  大量的乌金被开采出来,为平凉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是平凉市领导认识到,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为此,平凉市围绕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化基地的战略目标,一方面积极扩大煤炭产能,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发展火力发电,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增值。与此同时,平凉市还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规划,探索煤炭深加工之路,中煦项目就是发展煤化工的开篇之作。

  华亭煤业集团宣传部长郭双虎告诉记者,华亭煤是煤炭中的“精米白面”,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高挥发和低灰、低硫、低磷的特质,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很好的气化用煤。陕西等地的一些化肥厂就指明要用华亭煤作为原料,因为投入少产出高。发展煤化工,可以把“精米白面”做成“精致面点”,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平凉市市长陈伟表示,今后几年,平凉市要继续加快煤炭资源开发,着力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形成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平凉煤炭多,平凉环境美。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2.3%,是甘肃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一年中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有361天。良好的生态与平凉人强烈的环境意识密切相关。近来年,平凉市果断关停了一批污染大气的小水泥和小石灰窑,对于引进项目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同时加大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以减轻环境负担。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平凉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平凉市利用当地资源,把养牛、种果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全市饲草料总面积达到400万亩左右,肉牛年饲养量发展到90多万头,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产品包括分割牛肉、熟肉食品、皮革、革制品、骨制品、生化药品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经过不懈努力,平凉市的果树经济林面积已经有162万亩,其中以优质红富士为主的苹果117万亩,“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五张国家级名片,去年还成为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2008年,平凉农民人均从肉牛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820元,人均果业收入730元,两项相加,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2%。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也为平凉市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奉真告诉记者,平凉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国家首批5A级景区崆峒山,更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近三年来,平凉先后投资11.77亿元完善了各种设施,同时加强宣传推介工作,去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17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28亿元。

  在崆峒区崆峒镇的寨子街,记者来到“珍味”农家乐的小院,里面七八个餐厅收拾得干干净净,女当家王月梅正在拾掇着刚刚收来的山蘑菇,为客人准备着午餐。她告诉记者,他们夫妇20多年前就在街上开了个小店卖面条,这两年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家里投资5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主要经营山野菜、山蘑菇、土鸡等农家饭菜,还雇了七八个农村姑娘当服务员,每月工资有四五百元。“店里生意怎么样?”“还行吧,旺季时一天营业额能有3000元。”崆峒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康守义补充说,像这样的农家乐这条街上就有二三十家,崆峒山景区还有许多农民经营茶水、饮料和旅游产品,收入都不少,“我们在农家乐打工的姑娘,还有的被旁边的五星级广成酒店招去当了服务员呢。”

  经过精心培育,平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在加速,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38.39万人次,同比增长93.21%;实现旅游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8.83%。

  平凉市委书记马世忠表示,平凉市将紧紧依托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特色产业,突出项目支撑,认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培养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