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记者 雷汉发 武 力

  近段时间,唐山北车集团动车组生产线全面投产,时速380公里的高速轨道列车在这里诞生;秦皇岛秦冶重工生产大型设备生产线开始运行,我国第一台全断面隧道一次成形盾构机在这里诞生;山海关造船厂大型船坞投产,10万吨级加拿大散货船成功下水;保定英利集团六九硅业新硅烷工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将能生产出世界上成本最低、纯度最高的多晶硅材;新奥集团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合作投资140亿元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落户廊坊,该产品将比常规产品的太阳能转化率提高20%……

  众多新兴产业项目的诞生,标志着河北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就是要通过全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强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体系这“双轮驱动”,推进河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河北省环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目前,该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中名列第六,尤其是钢铁产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河北省委、省政府认为,河北虽然是经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在10位以后,特别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落后。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河北对本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河北经济发展不够强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引擎落后于全国发展水平,这就是全省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都明显落后于东部甚至中部地区。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反复强调,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河北城市化水平,是河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两个重大着力点,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事关河北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河北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核心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它体现在当前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

  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紧紧围绕把支柱产业————钢铁产业做优做强;把后续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做大做精;把未来潜力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做出成效等进行了重点部署。先后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建立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根据生产门类有效聚集建设规模性产业聚集区,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节约;突出环渤海环京津的有利区位,发展邻港产业集群和建设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大力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全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有效措施,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河北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进行精心规划设计,确定了新能源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6大主攻方向,采取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构筑产业聚集区、开展科研技术创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多种措施,力促装备制造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在战略重组上积极引进中船等大企业集团参与河北装备制造业建设;在实现产业聚集上确定了保定中国电谷、华北轻型汽车城、曹妃甸新区等32个省级产业聚集区,以及依托保定天威、唐山轨道客车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形成的10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使该产业两年间完成增加值由502亿元提高到了837.2亿元,增长率达66%。机电产品出口则由33.81亿美元增加到76.62亿美元,增长率为126%。

  河北在全力推进新兴工业化的同时,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了以“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等5个方面为中心内容的“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建设活动。2008年以来,投资3272亿元对全省城市进行整体功能升级改造,使河北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石家庄市先后投资1111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四横六纵三环十二放射”的路网体系,使城市道路面积比2003年增加了55.8%,通过高速外环的建成,使主城区面积增加了一倍;同时还在城市供电、供暖、供气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城市主体功能有了较大提升。通过城市企业退二进三,石家庄城区的40余家工业企业分门别类搬至“五大基地”,并完成产业升级,使城区产业结构走向健康合理;将城市中的22个“城中村”建设成为70余个居民小区,置换出70%左右的土地进行深度开发,使群众居住面积提高了50%;新增城市生态水面面积1000万平方米,新增植树1000万株,使城市整体形象实现了显著提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