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 例 ①
高科技打造景观桥
本报记者 任 意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为5.2万辆,2015年为8万辆,2027年为9.6万辆。除了是世界第一长的跨海大桥外,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色还体现在它是座科技之桥、数字之桥、景观之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科技含量首先体现在施工工艺上。大桥建设采取预制化、工厂化、大型化、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施工方案。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为长70米、宽16米、高4.0米、重218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长的构件为长度84米、直径1.6米的超长钢管桩,这种构件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

  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为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也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为了减轻海水中氯离子对大桥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设计者专门研制了一整套防治海水腐蚀的有效方案……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高新科技在大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融合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像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数学、有限元技术、力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建立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养管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设置了中央监视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有1对监视器。这样,不仅大桥可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而且大桥的“健康”状况也在实时掌握中。

  杭州湾大桥在设计中还引入了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师们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布置原则。整座大桥平面为S形曲线,总体上看线形优美、生动活泼。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形成起伏跌宕的立体外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