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摄影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

  “只要家门口的路通了,我就开农家乐,种猕猴桃,卖山药材。”34岁的都江堰市虹口乡深溪村村民潘显军,每天在紫宽路延伸段的修路工地上和村民一起肩挑背扛,义务修路。 

  车行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一条灾后重建的希望之路————紫宽路正在延伸。双向两车道、全沥青平整的路面,不时有骑着山地自行车的游客疾驰而过,在青山绿水间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

  都江堰市虹口乡,与震中映秀仅一山之隔。大地震中,虹口乡顷刻间成了“孤岛”。全乡惟一通往外界的公路在山崩地裂中被掩埋。虹口乡干部挥舞着砍刀,在震后7个多小时后,用血肉之躯打通了一条“天路”。有了这条“天路”,3000多名群众被安全转移;大量药品和抢险设备从这条路进入;受灾群众的粮食每天通过这条路运送进去……

  一条全新的道路————紫宽路,在虹口乡干部群众的手中,从悬崖、峭壁间生长出来。雨天多、地质灾害多,紫宽路修得格外艰难。今年7月,路刚通车后,泥石流灾害暴发,这条路瞬间“千疮百孔”。

  公共配套多、旅游设施多,紫宽路必须“脱胎换骨”。紫宽路沿线10多公里区域,同步推进公共配套和环境景观建设。九鼎坪安置点,公路边有防腐木料搭建的露天休息平台;蘑菇形状的公共厕所,卡通造型的小卖部,一个个旅游小品点缀其间。配套完善、与周围景色和谐相融的重建农房连点成片。 

  路修通后,引来的项目更多。2009年初,一期投入4亿元的虹口山地旅游小镇项目开建。紫宽路建成后,虹口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一个以山地运动为特色的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蓝图展现在青山绿水间。

  “依托这条路,村民下山,产业上山。”紫坪铺镇干部说。紫宽路建成后,国内外不少连锁酒店都来镇里谈旅游开发项目。依托都江堰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几百名村民当上了群众演员。

  一条充满希望的重建之路正在延伸。2008年11月4日,成都市灾后重建的重大交通项目———成灌城际快速铁路正式动工兴建。2010年通车后,紫宽路将成为都江堰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

  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正在延伸。灾后重建中,成都市灾后重建项目、重点推进(支持)项目和重大项目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既是重灾区,又是四川发展的重要基地。成都市编制完成了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八路一桥”首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优先启动。震后51天,成都市灾后第一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破土动工。今年5月,小鱼洞大桥、都汶路建成通车。自2008年开始,成都市还重点实施城乡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公共设施重建、生产设施重建、城镇体系重建、生态体系重建“六大工程”,推进237项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

  在灾后重建中,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布局,交通、水电气光纤的全覆盖,为重灾区农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成都现代农村和现代城市的融合。 

  路在延伸,成都市重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也在增强。

  ①地震后第9天,刚刚打通的虹口“生命线”。

  ②几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骑车经过紫宽路,一个以山地运动为特色的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③种猕猴桃、卖山药材……一条平整宽阔的公路维系着虹口乡深溪村村民潘显军的很多希望和梦想。这条公路穿过龙池,将与都(江堰)汶(川)高速连通,潘显军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义务修路队伍中。

  ④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上路,再送一程。当地政府出资对紫宽路沿途景观进行美化。

  ⑤虹口乡高原村,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学生李婧,对加入“熊猫驿栈”的农户骆志蓉进行客房服务培训。

  ⑥紫宽路边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为过往的游客提供了一个购买乡土产品的好地方。

  ⑦猕猴桃获得了大丰收,随之而来的是收益的再次增长。虹口乡村民在路边的种植园对猕猴桃进行装箱,心里美滋滋的。

  ⑧虹口乡村民正在搬运漂流皮艇,作为远近闻名的漂流胜地,深受游客欢迎。

  ⑨都江堰高原村的“熊猫驿栈”,是今后成都农家乐规模化发展的模式之一。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