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胶州聚集了众多物流企业、加工企业和专业化市场———
一个物流中心的“磁铁”效应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刘振华

  即将投入运营的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青岛中心站,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众多物流企业、加工企业、专业化市场落户山东胶州。

  作为全国18个现代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是山东境内惟一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是连接山东沿海各港口与内陆各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该项目建成后,年周转能力350万标准箱,可形成200亿元以上的物流规模,货运收入可达20亿元,将成为连接内陆和港口的大型集装箱枢纽。

  记者在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施工现场看到,9个莲花状照明灯已经升起,施工人员正忙于到发线铁轨的铺设,办公楼、配电楼和检修楼都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1月底中心站将正式运营。

  早在项目开建之前,中国物流、中国船东协会、润东物流等10多家大型国际物流公司便提前“抢滩”落户,入驻这个全新的物流集聚区,拉开了胶州奔向山东半岛物流中心的帷幕。

  青岛船东协会是由青岛市船运公司、货代公司组成的自律性组织,是航运界影响力大、船务公司入会率超过80%的大型专业社团法人。目前已与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签订了组团发展协议,现已完成了平面规划,第一批客户已签订进入组团发展意向。中国物流公司则在此总投资3.7亿元开发综合性物流项目,将建设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同时利用其在境外的物流基地,建设连接东亚与中亚的大型物资集散、分拨基地。

  有专家认为,这些物流企业的入驻,将给胶州带来以仓储物流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据估算,这些物流企业的“潜力股”运营后,胶州市服务业产值至少提升10个百分点。

  有关数据显示,当运输距离达到1000公里以上时,火车运输集装箱成本只有汽车的三分之一。投入运营后,该中心站的成本优势将吸引日照港、烟台港,甚至连云港的集装箱运输向胶州转移。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主任滕世升认为,不久的将来,胶州将发展成为青岛市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陆路综合物流中心、山东半岛重要的陆路口岸、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重要的货物中转与分拨中心。

  中铁物流项目不仅集聚了众多的物流企业,大量进出口生产企业也闻风而至。青岛康森纤维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人工草坪,产品80%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最初设立在山东内陆,后来受胶州发达物流条件的吸引,落户胶州北关街道办事处,签约当年即建成投产。

  据介绍,青岛中心站建成后,站区内将设有海关、商检、动植物免疫检查和边防检查窗口,实现所有进出口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集装箱可直达国内、国际。“以前,内地出口的集装箱货物运至青岛等各港口之后,还需要进行异地报关,之前装好的货物必须重新开箱检验,繁杂的流程也要耗用不少时间。”滕世升说,“中心站正式运营后,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出口货物可直接在胶州货运始发点就办好出境手续,所耗费的时间至少可缩短一半。”

  专家认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可以得到双赢结果。一方面,制造业将物流外包,物流业将有更多机会从提升客户供应链运作效率,甚至优化客户商业模式的角度提供更多服务;另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随着中铁物流的落户,目前胶州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始谋划与物流企业联动,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同时,这种联动优势也促使不少制造企业纷纷在物流中心周边落户。

  在中铁物流的拉动下,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正筹划以青岛中心站为依托的生产资料专业化市场。据悉,铁路中心站投入运营后,周边500公里半径内的集装箱,将全部通过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届时,木材、棉花、钢材、农副产品等来自国内外四面八方的货物,将在这里配送,生产资料专业化市场就是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据悉,胶州目前已有数个这样的专业化市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