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发现
广东河源:护好一湖水 致富一方人
本报记者 马洪超 张建军

  走进广东省河源市的万绿湖风景区,只见湛蓝的天空下,绿色的小岛星罗棋布,碧绿的湖水仿佛绿色的巨幅绸缎绵延不绝。微风拂过,湖面泛起淡淡涟漪,水面的树影也跟着摇曳闪动。

  “今天我们来万绿湖旅游,就是想看看我们的生活饮用水源地,看看这里的迷人美景!”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万绿湖,又称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蓄水总量达139亿立方米。万绿湖水质长期达到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在哺育河源人民的同时,还为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提供着重要水源。

  为了保护好这湖绿水,河源市按照“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保护措施,如:关闭了湖区周边惟一的工业项目新丰江水泥厂,严格把好各种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在建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关口;撤掉了以汽油为动力的上百艘快艇,全部换成了以液化气作为动力的环保船,并撤销了伏鹿岛、奇松岛两个旅游景点及网箱养鱼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的项目;实行“湖内游览、湖外吃住”的旅游方式,防止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给湖区带来污染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万绿湖的导游每人身上都背着一个环保袋,上面写着“善待自然,请把杂物交给我”,在工作结束时导游们则把收集到的杂物送到专门的地点;在给游客讲解介绍万绿湖景点时,他们总是不忘宣传万绿湖独特的生态环保理念。

  导游王丽告诉记者,“我们万绿湖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景区尽一份爱心的责任。万绿湖美了,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为加强万绿湖区环保设施建设,河源市先后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在新港圩镇建设了4个大型污水处理池和1个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对新港圩镇及湖内各景点生活废水、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他们还引进了香根草,在湖区码头、道路护坡、湖岸消落地广泛种植,有效治理了湖区水土流失问题。

  据介绍,自1995年河源万绿湖风景区成立至今,景区累计接待入湖游客4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多元,直接和间接带动湖区群众1万多人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