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11月1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的日子。60年来,空军官兵在履行保卫祖国领空神圣职责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修建机场、开辟航线、航空测绘、人工降雨、飞播造林、黄河防凌、抢险救灾、支援西部大开发、奥运空中安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空军官兵的航迹。空军将士以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爱民的豪迈壮歌。
从1949年11月11日成立的那一天起,空军在履行保卫祖国领空神圣职责的同时,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以殷殷之情服务群众,以拳拳之心回报人民,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在蓝天和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为民的时代壮歌。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报答人民养育之恩
1956年5月26日,当3架试航飞机打破雪域高原天空亘古的宁静时,藏族同胞纷纷走出家门,惊奇地仰望这神话般的飞翔机械降临。一位好奇的老人登上5116号伊尔—12飞机,嘴里不住地说:“神鹰降临,人民幸福。”
随着人民空军的到来,这片古老而高远的雪域,拥有了连接外界的快捷通道。
世界屋脊曾经被航空界称为“空中禁区”。然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空军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勇闯禁区。半个多世纪来,空军部队先后在高原上修建了5个机场,开辟了北京、成都、香港等26条航线。
1994年10月19日,第一架波音757客机平稳地降落在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邦达机场。成千上万的藏族同胞徒步穿越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山路,将洁白的哈达,一条条铺展在机场跑道上。
在海拔4334米的邦达修建机场,空军某空防工程处官兵克服高寒缺氧等种种困难,在“生命禁区”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仅用87天就贯通了全长5500米的主跑道,创造了高原机场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国家专家组全面验收后留下了“四最”评价:地方最苦、强度最大、质量最好、效益最高。
不仅仅是西藏,60年来,空军空防工程部队积极承建和扩建民用和军民合用机场。1981年至1999年,先后参加和承建了30多座城市的航空港建设,先后为民航输送5000余名空勤人员,帮助地方开辟700多条航线,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4年5月,一支专业航空兵队伍————空军某航测团成立了。他们开创了人类航测珠穆朗玛峰的纪录;为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大亚湾、秦山核电站、青藏铁路等国家大型建设工程以及全国200余座新城市规划承担了航测选址任务;为我国绘制出一代代新型军事地图;“两弹一星”试验、北京奥运会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都留下了他们的航迹。
几十年间,这支队伍共出动飞机11486架次,飞行43285小时,总航程达4320多万公里,航测面积1438万平方公里,完成1:100000航测图6190幅,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60年来,人民空军还积极发挥高技术军种优势,先后出动飞机数万架次参加飞播造林、喷药灭蝗、人工降雨、疏通河道等。
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在自然灾害面前,空军官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少受灾地区道路断绝、通信中断,灾区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空军党委立即决定:开辟空地两个战场!
几乎同一时间,全国49个机场投入救灾行动,各型运输机、直升机和侦察机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展开空军历史上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的空中救援。迅速向灾区紧急运送救灾人员1.5万人、救灾物资3000多吨。
邱德甫驾驶的飞机是地震发生后第一架到达灾区的大型运输机。作为一名副师职特级飞行员、大型运输机机长中年纪最大的机长,他回忆说,“在灾区展开救援行动,陌生空域、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是最大障碍。”
他清楚地记得,15日凌晨1时30分,机组接到命令:绵竹清平乡一个磷矿有5000多名群众被困,其中很多人受了伤,已经30多个小时没饭吃没水喝,急需食品药品!清平地区海拔高度平均3000米,磷矿10公里周围山高4800米,航路狭长,环境陌生,净空条件复杂。没有风向风速数据,没有人工地面标志,没有地面人员指挥引导,又是在下半夜实施空投,这在世界空投史上没有先例。
凌晨2时22分,邱德甫机组飞向空投空域。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黑色,分不清哪是云,哪是山。4000米,当仪表指向这一高度时,邱德甫下令空投。瞬间,机舱后门打开,一件件救灾物品顺着滑轨往下飘,2时38分,第一批5吨救灾物品准确投到被困群众附近。2时55分,第二批5吨物品再次准确投入目标地。邱德甫机组开创了大型运输机下半夜空投的先例!
在那场气壮山河的救灾行动中,15名勇士在4999米高空的惊天一跳,已被作为抗震救灾最具标志性的永恒瞬间,定格在亿万人的脑海。
2008年初春,雨雪冰冻侵袭南方广大地区,断水,断电……无数车辆和人员被困于途,有的城市成为“孤岛”。人民空军在17个省份36个机场紧急动员,大型运输机穿云破雾强行下降,不顾机翼上凝结的冰雪劈里啪啦往下掉,出色完成了救灾物资运送的任务。
1998年抗洪,空军战鹰一次次起降,从四面八方把抗洪大军和救灾物资运送到长江沿线和嫩江、松花江两岸,航迹遍及19个省、区、市,航程足够绕地球赤道17圈。
60年间,人民空军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1993年至2008年,空军航空兵某师每年都派出飞机执行人工降雨抗旱任务,先后多次向北京、上海、宁夏等地派出机组55个,降雨作业910架次,作业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被人民群众称为“播雨神鹰”。
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彰显子弟兵大爱之心
2009年7月28日,刚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的维吾尔族姑娘米丽莎,英姿飒爽地走进了桂林空军学院大门,正式成为一名空军军官。在空军“蓝天春蕾计划”的帮助下,米丽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从一名“蓝天春蕾女童”成长为一名人民空军女军官,米丽莎15年的成长经历,是空军官兵无私奉献、真情关爱,倾力资助贫困女童实现梦想的缩影。
15年间,空军部队累计向“春蕾计划”捐款2185万元,在新疆、西藏等23个省、区、市开办111个“蓝天春蕾女童班”,援建8所“蓝天春蕾学校”,资助815名“蓝天春蕾女童”考上大学。今年6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致信中央军委,高度赞扬空军为支持“春蕾计划”做出的突出贡献。
今年7月,空军组织官兵第七次向“春蕾计划”捐款,军营里再次真情涌动。从南疆哨所到北国边陲,从机关到基层,从将军到士兵,从离退休老同志到职工家属,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涓涓爱流在这里汇集:空军首长、机关干部踊跃捐款616万元,在家休假的空降兵某团训练股长刘利华从老家湖南汇来500元钱,在外执行任务的航空兵某团战士张超群捐出了一个月的津贴……
作为人民的子弟兵,空军官兵最珍视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最牵挂建设一个和谐繁荣的“第二故乡”。空军注重发挥自身专业技术和人才、设备等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扶贫活动。空军各院校采取联合办学、函授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800多期,为贫困地区培训各类技术人才近10万人;各科研单位积极向地方转让科技成果500多项;各医疗卫生部门主动为边远贫困山区“送医疗、送药品、送知识、送技术”,10年来,为群众看病治病达200万人次。各部队先后组织1.2万个帮扶小组深入贫困乡村,传播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帮助群众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就有3000多群众依靠部队技术走上致富之路。
近年来,空军驻疆某指挥所官兵自发为驻地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发展生产。2005年,官兵们帮助驻地村民发展蚕桑树苗和五味子等种植项目,如今,这些作物每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600元。
60年来,守护祖国蓝天的人民空军,把自己的一切都回报给人民,时刻为这片蓝天下生活的人民送去吉祥安康。
图片说明:
①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空军迅速展开历史上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的空中救援。5月14日,为探明地震灾区情况,实施紧急救援,15名空降兵从4999米高空奋不顾身地跳出机舱。
刘应华摄
②向灾区紧急运送救灾人员1.5万人、救灾物资3000多吨。空军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投救灾物资。 谭 超摄
③2008年初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侵袭南方广大地区。人民空军在36个机场紧急动员,出色完成了救灾物资运送的任务。图为空军官兵抢修电力设备。 赵启洪摄
④空军各医疗卫生部门主动为边远贫困山区“送医疗、送药品、送知识、送技术”,10年来,为群众看病治病达200万人次。图为空军医疗队深入偏远乡村为贫困群众看病。 张传杰摄
图5:汶川抗震救灾,空军某搜救团把一批批幸存者抢运到后方救治。 谭 超摄
图6:空军官兵在美化驻地市容环境。 郭超英摄
图7:空军某部正在卸载援藏物资。
图8:空军雷达为民航客机导航。
谭 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