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漫笔 
从一个特别的回访电话想到的
□ 徐立京

  在市场营销日益发达的今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常接到商家打来的回访电话:产品质量如何?对提供的服务满意吗?种种设问,无不体现出企业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和追求。而笔者最近接到的一个回访电话颇为特别,让人在意外之余生出很多惊喜。

  电话里传来一个甜美的女声问道:“请问您对双流县挖掘古蜀农耕文化的做法有什么感想?”“您对双流县推进文化经济发展有何建议?”原来,这是四川省双流县委、县政府专门派工作人员打来的回访电话。不久前,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在双流举办了全国报纸副刊文化研讨会暨四川双流古蜀农耕文化采风活动,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的记者对双流古蜀农耕文化的新发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采访中,记者们已经感受到了双流县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力求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源地品牌的热忱,但确实没想到回来之后还会接到这样一个回访电话,其渴望开发好文化资源的真诚和急切令人感动。

  双流县的发展模式在四川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双流曾经是川西的一个贫困县,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已连续12年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并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排位中,连续2年蝉联了“中西部第一”。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上,双流不断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不断给自己定下新的发展目标,他们发现,除了拥有悠久的农业基础,拥有近年来快速开发的空港资源,拥有毗邻成都市区的区位条件,拥有地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综合优势,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增强双流的整体实力,并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正因如此,双流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即用3年至5年的时间,把双流打造成以文化、运动、休闲、宜居和航都为特征的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

  基于这一城市发展战略,古蜀农耕文化发源地这个文化品牌便从历史走上了前台。双流近年来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整合,从典籍到实地踏勘,从岷江寻踪到专家论坛,把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作了一次有效的衔接,从更大范围与更深层次上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源地这张城市文化品牌。他们期望,以此来赋予自己的城市以独具的个性特质,并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资源的支撑。

  事实上,让人感到欣喜的,不只是双流县对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具体操作,还有他们对文化资源、文化力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人文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区域在综合实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我们看到,当前全国各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热情高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热潮涌动。各种主题的文化节庆和研讨活动火热进行,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品牌纷纷亮相,多种功能和定位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这种发展现象和趋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不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且将极大地促进科学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的确是让人感到由衷的喜悦!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