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9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调整步伐快 产业升级实力增
——兰州市采访记
  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的黄河湿地公园。           张 耘摄

  编者按 近年来,甘肃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能源基地,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陇原大地活力增、面貌新。为全面展示甘肃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本报近期派出采访组对这个西北内陆省份进行了深入采访,从今天起,推出“科学发展看甘肃”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兰州陇星散热器公司的产品展厅,好像五彩缤纷的画廊,橘黄、粉红、浅蓝……各种颜色暖气片如同一件件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公司董事长吴爱华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不仅好看,而且使用寿命长,很受市场欢迎。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北京奥运会射击馆,都使用了陇星的散热器。”在陇星,看似简单的暖气片中凝聚了焊接、防腐等许多科技成果,使得这家地处西北内陆的民营公司,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轻型散热器行业中生产种类最全、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国内国际市场销售量一年达到500万片。

  和陇星同在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开拓事业的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绝活儿”,这就是多相流量计,它可以同时测量油田开采的石油中的原油、天然气和水分的含量,成本只相当于传统产品的20%。目前全球能够生产这种设备的企业只有4家,海默是惟一的中国公司,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客户名单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壳牌、道达尔等众多知名能源巨头。

  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陶军锋告诉记者,作为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区技工贸总收入从1991年的1.21亿增长到2008年的400亿元,增长330倍。目前高新区内已有1730家企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农业高新技术6大支柱产业;甘肃省通过软件企业、软件产品双软认证的企业共有61家,其中46家在高新区,占全甘肃省的75%。“兰州高新区已经成为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兰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经济总量增幅达到60%,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位于兰州的另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去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同比增长23%,技工贸收入连续3年实现翻番,去年已达到402亿元,与高新区不相上下。在经开区的高科技产业园中,兰科石化、佛慈药业、莫高酒业等多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邢磊告诉记者,这里是开发区中的几个园区之一,引进的企业主要包括石油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医药食品等行业,目前批准入园的项目共有26个,其中23个正在开工建设,还有一些已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25亿元,达产后可为开发区贡献70亿元的产值和3.5亿元的税收。而全区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技工贸收入达到1000亿元。

  在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市长张津梁眼里,位于市区一东一西的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兰州市今后要着力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他对记者说:“对于兰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既注重发挥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更要抢占新的制高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兰州的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出发,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兰州经济总量尽快做大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拥有330万人口的兰州市,在甘肃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46.28亿元,占全省的26.6%;地区性财政收入152.44亿元,占全省32.4%。经过多年发展,兰州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建材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尤其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工业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此外,兰州还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18所,现有两院院士13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不过,在兰州较为雄厚的工业和科技基础背后,却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隐忧,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多、新型产业少;资源型工业多、加工型工业少;高耗能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这种情况对兰州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无疑产生了不利影响。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兰州市的工业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改造提升老的、培育发展新的、扶持壮大小的,使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而大力发展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则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利用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将兰州现有的资源、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要素更好聚集整合,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如今,兰州市加快“两区”发展的举措已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海默公司就是1994年由在兰州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3名科技人员创办的,如今已经发展到2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过亿元,并在海外设立了区域总部和作业基地。而位于兰州经济开发区的兰州交大工业园中,已经聚集了十多家由兰州交通大学师生创办的科技孵化企业,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正在转化为市场产品。其中,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公司开发的绿色镀膜技术,彻底消除了电镀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车灯镀膜设备被诸多汽车配件企业选购,一年创造的经济价值有6亿多元。一批高技术企业的涌现,为兰州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在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同时,兰州市还十分注重对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煤电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和老企业的改造升级,通过改制、改组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进入位于安宁区的兰州机床厂大门,那红砖盖的标准厂房马上就让人知道这是一家老国企。厂长刘胜一边带领记者穿行在各个车间,一边讲述着企业发生的变迁。始建于1958年的兰州机床厂,是原机械工业部在西北地区定点生产卧式车床的重点企业,曾经十分红火。以后,由于诸多原因,工厂经营日渐艰难,前几年负债率一度高达127%,实际上已经破产。2006年,通过省、市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兰机与远在天水市的星火机床集团进行了联合重组,转机就此出现。重组后,“星火”只派来一个人当厂长,同时引入了集团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并将一些产品转至兰机生产,结果,同样的企业领导班子、同样的工人、同样的厂房设备,兰州机床厂却彻底变了样,过去工厂一个月最多能生产40台机床,重组后月产量很快就增至100台,以后又连上台阶,最高时达到240台,而且全部销售完。重组当年,兰州机床厂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2007年超过1亿元,去年又超过2亿元。工厂增添了新设备,还清了离退休工人欠账,还集资盖了职工宿舍,一派兴旺景象。一线工人月收入也从几百元增加到最高时三四千元。如今,星火集团已经把派出的惟一干部调回,在兰州机床厂土生土长的刘胜挑起了重任。他乘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需求下降的机会,积极组织职工检修设备,研发新产品,等待新的发展机遇。刘胜指着一台设备告诉记者:“这是我们为生产新研发成功的立式车床所购买的,新产品面市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给兰州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9.21亿元,同比增长9.12%;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189.13亿元,增长70.34%。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兰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兰州市已经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确定了发展思路,未来要在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率先发展,早日把兰州建设成西部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在促进甘肃省和西北地区区域发展中,起到“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积极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