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摄影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新成果
新疆塔城:经济发展迈大步 稳定和谐谱新篇
图/本报记者 李树贵 通讯员 孟文麟 文/本报记者 王新伟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这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塔城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近年来,塔城地区又根据各县市的发展现状及不同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出了一条“农业稳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生态美区”的特色发展道路。  针对五县二市布局比较分散,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有很大不同的实际,塔城地区明确提出了“三个经济板块”的发展思路,按照乌苏—沙湾沿线经济带,塔城、额敏、裕民沿边经济带,和布克赛尔—托里矿业开发经济带的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引导不同区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2008年,乌苏—沙湾板块经济总量达到115.14亿元,比2004年增加60.38亿元,年均增长15.8%,占地区经济总量的57.1%;和布克赛尔—托里板块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年均增速达到22.3%,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塔城盆地板块稳步发展,在发展绿色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在部署经济建设的同时,塔城地区启动实施“援弱工程”,由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和地直部门对口援助基础弱、发展难度大的两个贫困县,解决地区和谐发展的基础性问题。2008年,托里、裕民两县生产总值增速分别达到20.2%和12.1%;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349元和4247元,比2007年增加343元和512元,两个贫困县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老风口是塔城盆地东进西出的”咽喉要道“,也是世界罕见的风灾区。1993年,塔城地区老风口风区生态工程启动,至今已完成生态工程综合治理面积12.6万亩,构筑起28公里长、3公里宽的绿色屏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片说明:

  图1:塔城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文化融合之城,在这里,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图2:65岁的哈萨克族老人焦尔达斯是塔城市的居民,他最喜欢给小孙女讲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期望她能从小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3;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扎实工作,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图4:新疆托里县托里镇喀拉盖巴斯陶社区的哈萨克妇女在刺绣民族饰品,该镇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妇女从事传统刺绣工作,人均年创收1万余元。

  图5:凭借良好的水土光热条件和地缘优势,塔城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2008年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出口超过10万吨,成为新疆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

  图6:塔城地区积极推进粮食深加工,通过龙头与基地紧密结合,形成粮食种植和加工为一体的粮食产业体系。这是塔城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

  图7:新疆塔城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对点供货。

  图8:随着“绿色农业”的兴起,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的新疆巴克图口岸再度繁荣。近5万亩绿色蔬菜出口哈萨克斯坦,大幅度提高了农牧民收入。

  图9:塔城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公司的兴盛源出境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亩,建成标准日光温室4500座。

  图10:近年来,塔城市通过引进蔬菜种植龙头企业,调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2008年当地农民通过种植蔬菜实现人均增收721元。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