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活跃着3支科技研发大军,分别是以中星微电子等为代表的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40多所高等院校,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130多家科研院所。在这里,一批企业与大专院所成立联合实验室;3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企业开放,挂牌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10多个国家级专业园和产业基地。
产学研充分结合,中小高科技企业受益最大。“我们从事的是污水处理和废水资源化业务,拥有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高科技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告诉记者。但是在创业初期,研发资金受限,很多实验企业都没有能力完全靠自己完成。当时,中关村提供的开放实验室为碧水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中关村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震说。网梯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远程教育软件开发的高科技软件企业,1999年张震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连办公地点都没有,还是母校清华大学提供了办公的房间。此后,这家小公司从零开始,在远程教育软件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国60多家远程教育机构有50%采用了他们的系统。
如今,随着企业的逐步成长、壮大,碧水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实验室————清华大学—碧水源环境膜技术研发中心,还加入到中关村“农村水环境治理联盟”中;网梯科技的“远程教育多媒体通用平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之一,将拥有政府采购时的优先权。“在中关村这个大家庭中,科技是水,企业是船,水涨船高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文剑平说。
文/本报记者 梁 婧 梁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