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记者与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在海拔3684米的当金山垭口会合,一起现场了解公路建设情况。
巍峨连绵的当金山在青海、甘肃、新疆的交界处,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北是祁连山,向东越过当金山口就进入了青海。这里茫茫戈壁,天空湛蓝无云,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笔直公路向柴达木盆地中央不断延伸。
我们坐在一辆中巴车上,顺着国道215线一路向东,路上不时出现一些运送矿石、煤炭的车辆。
路有些颠簸。杨厅长说:“这条路已经使用十几年了,再加上这个地区有几处煤矿,过往的车辆较多,所以我们已经开始改建这条公路。同时,在旁边再新建一条公路,与这条翻修后的公路组成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这也是我们青海省公路设计和建设首次采用的‘2+2’模式。”
同行的杨应德是这段公路设计的负责人,他介绍说:“我们从2007年7月开始勘测这条路线,在野外连续工作了45天。当时正是最热的季节,尤其是柴达木地区干旱少雨,我们每天都要背着水壶再加十几公斤的设备徒步走十几公里,一天下来我们回到驻地后连饭都不想吃了,但还要整理白天收集到的资料,那45天下来我瘦了整整6斤。”
“苦是苦了点,但看着我们设计的公路一条条开通,看着大大小小的车辆行驶在平整宽阔的公路上,看着各种矿产资源从青海运进运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就是吃再大的苦也值得。”设计院院长苗广营道出了他的心声。
在当大(当金山至大柴旦)公路D标段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运送砂石的汽车来来往往,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我们遇到了正在现场指导的技术员李连亮,这个28岁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看上去远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满脸疲惫,他说:“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工,我们每天早晨6点钟就要赶到这里,中午有人送饭过来,直到晚上12点左右才能回到指挥部。虽然很累,但是一想到这条路修通后为当地带来的好处,我觉得再累也值得。”
高原戈壁,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荒漠,黄色成为这片地区的主色调。当远处一片湛蓝的湖水闯入视线的时候,我们感到那样惊喜。
汽车一路向东行驶。汽车行驶到当大路高泉煤矿立交桥的设计选址处,杨厅长走下车,详细地看着设计图纸,并询问了同行的工作人员关于高泉煤矿的运输量。他考虑到运煤车辆较长,提出在高泉煤矿的路口处尽量加大转弯半径,他说:“我们修路就是为了方便海西丰富的资源能够顺利外运,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把目光尽量放长远一些。”
随行的海西州副州长于明臻介绍说,“这几年,海西州的路修得多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果没有一条好的运输通道,我们的资源也运不出去,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如今,州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已经初见雏形,过不了多久,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作用就会更加显现。”
3天的时间,我们在公路建设工地上往来穿行,虽感疲惫,但看着一条条即将开通的平安大道,感到非常欣慰。
汽车慢慢地驶出柴达木盆地,看着路边淡淡的绿色,杨厅长对记者说,“作为交通部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全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应该把资源富集区的交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们在该地区干线公路建设方面完成投资40多亿元,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发展,我们计划投资160亿元用于这一地区的交通建设,力争在3年后使循环经济区的主要通道达到高速化。目前青海的高速公路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高速公路里程仅为423公里,今年新开工建设1038公里,到‘十二五’末期,全省的高速公路里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基本可以实现州州通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