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亮点之二
钢铁企业抓技改促升级
□ 本报记者 庄光平

  当前,钢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既是应对市场调整的需要,又是夯实产业升级的基础。企业要努力占据市场制高点,研发市场紧缺的钢材品种;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还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今年以来,本溪钢铁(集团)公司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每个月生产出来的冷板、热板、特钢材等产品都能被市场消化。

  如此出色的市场表现,源于本钢过去几年对技术装备进行的改造和升级。本钢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已占到总产量的7到8成。有技术、有市场,在挑战面前,本钢自然能从容应对。

  目前,我国是产钢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钢铁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日前,《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正式发布,按照技术研发专项、技术引进专项、技术改造专项,明确各专项的对象及实施内容。“从中不难看出,投资方向侧重的是行业急需攻关的高附加值产品及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都是支撑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中国金属学会相关人士说。

  钢铁工业要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稳步实施结构调整、加速技术进步和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纵观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推进节能减排与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明显: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能耗分别较日本高约10%;废水排放量高约56%;吨钢工业粉尘排放量高约50%。这说明,钢铁业还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任务仍然艰巨。 

  “占我国20%产量的那些设备比较落后的企业,它们的能耗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达到50%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说,“把污染高、能耗严重的一些装备淘汰掉,是整个行业节能减排中非常紧迫的任务。”

  信息技术应用也是钢铁行业技术改造的重点。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有30多家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了信息化阶段目标。其中,10家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中有9家实施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给钢铁企业带来的收益也是明显的。鞍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林瑜表示,鞍钢通过实施ERP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原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都有所下降、订单交货期显著缩短、运输返厂率下降30%。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虽然钢铁企业会大量缩减开支,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会有所增加,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钢铁产业。技术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钢铁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不仅是现阶段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而且是企业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及远程发展目标的关键。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