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
钢铁行业:坚决抑制产能过剩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 本报记者 胡红军
宝钢股份硅钢部通过技术革新使产品成材率大幅提升。(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钢材市场需求回暖,钢铁行业运行的多个指标好转,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产能过剩等矛盾也日益加剧。9月,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指出,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钢铁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产业政策,坚决抑制产能过剩,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行业运行逐步向好

  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显示,2009年三季度,我国钢铁产业景气度持续回落,产品价格水平和出口状况仍然低迷,但受益于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钢材产量持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平稳上升,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税金总额均有所增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达4.2亿吨,同比增长7.5%,钢材产量突破5亿吨,同比增长12.4%。

  “上半年,钢铁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产量增长、价格回升、效益向好的态势。”业内分析师说,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钢铁企业的效益出现明显好转。

  近日,莱钢股份和包钢股份均公布了今年三季报。7月至9月,莱钢股份实现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89.24%;包钢股份实现净利润4.19亿元。此前,韶钢松山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在今年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达2.57亿元,同比劲增516.49%。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9月底,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钢铁产能过剩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目前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800万吨,多数为违规建设,如不及时加以控制,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产能过快增长的问题,对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全国主要钢材市场库存增加,9月末比年初增长93%;钢材价格在经历了从4月中旬到8月上旬持续上涨后,8月中旬开始快速回落,到9月下旬,线材、螺纹钢吨价格回落超过1000元,中厚板价格也回落了近700元。

  据悉,我国将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坚持产业政策导向,严格执行环境监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项目投资管理有关规定,把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朱宏任告诉记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下大力气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

  比如,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比如,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等。

扎实推进结构调整

  “对于钢铁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加快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严格控制产量过快的增长、控制产能无序发展,同时按照产业政策的指导,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朱宏任说,钢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行业的竞争力,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行业健康、持续、稳定、较快的发展。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联合重组,是钢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太低,按照1月至8月的统计数据,前9家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钢企产量,只占全国的38.9%。”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美国前4大钢企占全国产量比重为64.1%;日本前4大钢企占75%。“宝钢、武钢、鞍钢三巨头产量只占全国17.3%,远不足以引导和控制行业动向。”

  去年以来,国内钢铁企业加快了重组步伐,河北、山东等钢铁集团先后成立。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有关政策推动下,兼并重组进程有望提速。

  “当前,钢铁业加大力度推进技术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有关专家认为,钢铁行业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企业要努力研发市场紧缺的品种,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还需要加快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不久前出台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家将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高档工模具钢等关键品种。尽快完善建筑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加快淘汰强度335兆帕以下热轧带肋钢筋,推广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

  此外,设立严格规范的环保门槛,是促进钢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部门已明确,到2011年底前,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碳钢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应低于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