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葫芦岛市凭借区位、资源两大优势,积极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葫芦岛市:调整经济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本报记者 王学仁 通讯员 徐素新 尚红光

  按通行的经济区域理论,距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地区都属于沿海地区。全世界经济总量的60%集中在这条黄金带上,80%的特大城市也集中在这条黄金带上。

  4年前,沿辽东半岛两翼2600多公里还是一片沉寂的海岸线,黄海和渤海的海浪年复一年地拍打着海边的荒滩和废弃的盐田。

  4年后,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已使辽东半岛两翼地区成为继“泛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区域,成为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之一。葫芦岛市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仅仅建市20年的年轻城市葫芦岛在辽宁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潮中,不甘人后,奋勇争先,以“立足环渤海、融入东北亚、承接大辐射,建设隆起带”为总体思路,加快生态宜居滨城建设,在沿261公里的海岸线上构筑了“一线七区”沿海开发开放新格局,展现了葫芦岛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组权威的经济分析数据显示,5年后,预计葫芦岛的炼油能力是目前的2.4倍;有色金属冶炼能力达到目前的3倍;造船能力是目前的4倍;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目前的3倍。

  而与之相应的是,葫芦岛将发展成为拥有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000亿元GDP、100亿元财政收入的大城市。

大战略谋划新格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造船、能源电力4大支柱产业支撑着葫芦岛经济。靠着4大支柱产业,葫芦岛吃喝不愁,但这种舒服的日子也直接导致了葫芦岛4大支柱产业之外无强势经济的结果。进入新世纪,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增速缓慢,经济总量偏低,葫芦岛被竞相发展的周边城市尤其是环渤海城市甩在了后边。

  如何充分发挥葫芦岛的比较优势,迎头赶上,扭转被动局面,成了摆在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葫芦岛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东北经济区和华北经济区的交汇点和连接带上,是重要的节点城市。而且岸线资源丰富,海岸线总长261公里,在全省仅次于大连。宜港岸线长24公里,水深条件好,不冻不淤。

  另外,工业经济是葫芦岛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有700万吨石油炼制能力,有国内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是我国三大金属钼产地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锌冶炼企业,渤船重工在世界造船企业50强中排名第11位。

  跳出葫芦岛看葫芦岛,葫芦岛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跃然眼底。

  经济发展从沿海起飞,由港口登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既聚集了本地区的主要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力,又拥有大量的废弃盐滩和工业预留地,沿海地区的发展对葫芦岛市至关重要。

  “葫芦岛的优势在沿海,潜力在沿海,希望也在沿海。”2005年,葫芦岛市委书记陈晓琨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带发展思路,即发挥区位、资源两大优势,开发开放“三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三点”是指以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的临港工业区,以曹庄、沙后所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以绥中高岭、万家及靠近秦皇岛地区形成的工业园区。“一线”则围绕沿海261公里的海岸线展开。)大力发展地方临港经济,打造集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于一体的沿海经济快速增长极。

  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3年后,葫芦岛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逐渐丰满,原来“三点一线”衍生为“一线七区”,即:葫芦岛经济开发区、龙港船舶产业园区、打渔山工业园区、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央商务区、兴城临海产业区、绥中滨海经济区,而且全部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

  从背对大海到面向海洋,葫芦岛改变的不仅是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模式。“一线七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葫芦岛跳出原来狭小的城区市域范围,从更为阔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审视规划葫芦岛的未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更是葫芦岛依托区位、资源两大独特优势,在激烈竞争中谋大势抓大事,齐心协力抢占制高点,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战略举措。

开阔视野发展新产业

  同一时间,同一城市,261公里海岸线边,七区一字排开。区位相近,资源优势类同,又差不多同一时间启动,稍有差池,沿海“一线七区”的开发开放便会陷入建设无序、产业同构的恶性竞争之圈。

  因此,“一线七区”决不能盲目开发,必须站位要高,为此,依据比较优势“一线七区”确定错位开发:

  浪碧沙白,滩缓无礁,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生态沙滩让人流连忘返,依据这样的自然禀赋,加之处于北京三小时车程城市圈中,绥中滨海经济区被定位为“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全面与北京中关村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数字内容产业领域,建设辽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会展业、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飞地”型生产加工区、东北亚休闲旅游胜地。

  龙港船舶产业园区,港口资源优势大,风轻浪缓,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向外填海500米即可达9米等深线;海水顺时针方向流动,不易形成淤泥,极为适合发展海洋装备、修造船及舾装码头项目。而且造船产业优势明显,一道之隔的拥有两个30万吨级船坞的全国四强造船企业————渤船重工对船舶配套需求强烈,船舶设备、配件、材料等配套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基于有别于其他六区的独特优势,龙港工业区船舶产业园主动、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与造船相关的产业集聚,打造北方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基地。

  与龙港船舶产业园区比邻的连山打渔山工业区没有再做“船”的文章,而是面对葫芦岛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和中国水处理、石化、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农业和其他行业加速发展对泵类产品需求将会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专门做泵业文章,努力建设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和专业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全国泵业及相关产业集群。

  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适应全国石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势,发挥葫芦岛石化基础、北港工业区即将上马千万吨炼油项目,科学精确进行产业定位,提出延长石化产业链,建设“中国北方聚氨酯产业基地”的目标。

  龙湾海滨中央商务区,是环渤海地区的原生态海湾,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商务、生活岸线,打造立足东北,辐射东北亚,集“商务会展,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海洋、生态型中央商务区成为他们的选择。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兴城临海产业区也分别确定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等特色发展方向,规避了恶性竞争,推动了互补合作。

  目前,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中国泵业基地、船舶修造基地、中国北方聚氨酯产业基地、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数字技术产业基地、现代钼都、轻纺服装基地、东北鞋业基地和集“商务会展、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海洋、生态型“中央商务区”等主题概念园区已在葫芦岛初步形成,葫芦岛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千万吨炼油技改项目、围绕其下游精深加工的高新区聚氨酯产业项目、渤船重工第二个30万吨船坞建设项目等的上马,将延伸葫芦岛石化、造船等支柱产业链条,把集群做大做强。”葫芦岛市市长孙兆林对未来充满希望,“而龙湾海滨中央商务区项目的全面开工,将引领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功能。”

  主导产业的明确,不仅利于企业集聚集群形成生态产业链,降低上下游配套成本,还使招商引资竞争力大增。截至2009年7月底,“一线七区”已招商引资268个项目,总投资达874.3亿元。

“一线七区”建设开新局

  葫芦岛沿海地区覆盖市中心城区和兴城市、绥中县城区及27个乡镇,土地面积3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9%;人口130万,占全市的48%。2005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3亿元,占全市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占全市83%;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占全市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占全市84%;实际利用外资2420万美元,占全市10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占全市85%。

  沿海地区发展对葫芦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沿海“一线七区”的建设还推动着葫芦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家住绥中滨海经济区万家镇的农民徐红说:“我们这里有洁净的海水、美丽的海滩,可是一直以来没人注意,乡亲们祖祖辈辈靠种地、打渔为生。如今,这里轰轰烈烈地建起了滨海经济区,来了外商,进了企业,我们这些农民也放下锄头当上工人,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城里人日子。”“一线七区”建设为葫芦岛数以万计的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以滨海大通道和四大交通干线、九条交通支线为纽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将点扩充成面,集中连片,形成沿海经济带。同时,串连龙湾海滨、兴城古城及海滨、菊花岛、绥中碣石、九门口水上长城等景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沿海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教育科技等旅游胜地,加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发挥沿海沿路的优势,以沿海中心城镇为辅助,建设沿海城镇群,形成辐射带动功能强,与腹地经济互相呼应、互为支撑的经济走廊。”随着2009年9月1日滨海大道葫芦岛段的竣工,以“一线七区”为牵动和先导,带动中部和西北部山区发展,形成沿海与腹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密不可分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葫芦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沿海经济带的“隆起”,带动的不仅是产业的兴旺,未来几年葫芦岛将发展成为拥有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000亿元GDP、100亿元财政收入的大城市。这样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现代服务业就有了空间,同时也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构筑农业深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央支持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为我国最北端的沿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葫芦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7月10日,泰国最大的制糖企业之一————泰国新丰糖业集团的泰国糖业有限公司与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签订投资意向书,预建设年加工20万吨原糖的大型糖厂;

  9月5日,中国500强企业新奥集团与龙湾中央商务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建设新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基地;

  9月16日,2009’中国(葫芦岛)聚氨酯产业高峰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聚氨酯行业专家和企业家齐聚葫芦岛,共议聚氨酯产业发展大计,寻求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

  葫芦岛市委书记陈晓琨说,葫芦岛将把握住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一线七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早日把葫芦岛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图1:葫芦岛渤海船舶制造项目顺利达产。龙港船舶产业园区,港口资源优势大,深水岸线资源丰富,造船产业优势明显,渤船重工对船舶配套需求强烈,船舶设备、配件、材料等配套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本报记者 王学仁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