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发现
山东桓台: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艾 芳 单保江 通讯员 张 珂 孙海峰

  清晨5点钟,在素有“北国水乡”之称的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的马踏湖畔,由镇政府牵头创办的马踏湖养鸭合作社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鸭农们排着队将鸭蛋过磅、装车,一辆辆装载着新鲜鸭蛋的大货车不断地驶出,一筐筐鲜蛋销往天津、河北、浙江等地。正在忙着装车的华沟村养鸭大户宋希财说:“养鸭专业合作社让我们同行不再是‘冤家’,抱团共同来致富。有了它,养鸭的饲料成本降低了,鸭蛋卖得价高了。”

  马踏湖区现有养鸭农民500余户,50余万只鸭以豆粕、玉米、鱼虾为食,蛋质好、营养高。以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卖鸭蛋一直是困扰养鸭农民的一大难题。于是今年初镇政府牵头,联合镇域内近百户养鸭农民成立了马踏湖养鸭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到外地跑市场,主动送“蛋”上门,把马踏湖鸭蛋推销到了天津、河北等地,成为当地鸭蛋市场的固定供货点。

  在桓台县起凤镇,这种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农户为基础,依托产业优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还有3个,分别是辛泉村兴旺养殖合作社、夏六村蒲草苇编合作社、乌北村白莲藕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全部由农民自主选举合作社负责人,建立章程和制度,农民“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并随时可以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配套服务,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开辟了农产品入市的“直通道”,促进了农民增收。在生产上,合作社定期聘请知名专家,给农户传授生产技术,形成了“技术+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农户通过合作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适时调整农产品品种,在新、优、精上求突破,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在销售上,合作社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拓宽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

  辛泉村兴旺养殖合作社社员、养猪大户刘辉说:“有了专业合作社,我们原来分散、分户的养殖模式转变成了集体合作模式。我们目前在品种引进、生产销售、资金信贷等方面都得到了合作社的帮助,与合作社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降低了养殖风险,实现了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