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用文化软实力助推海西新跨越

  本报讯 记者石伟、通讯员吴陆牧报道:日前,在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福建省送评的6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五。福建省委宣传部因组织精品生产成效显著,被中宣部授予“组织工作奖”。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国忠说,“成绩的取得,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多年来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战略思想分不开。”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为了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福建省一手抓“强身健体”的城市文化建设,一手抓“固本强基”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大型文化设施+区县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的“蓉中书屋”是福建省农家书屋的示范点。记者在这里看到,许多农民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各类书刊。“有时间就来书屋看点养殖方面的知识。”正兴致勃勃地翻阅《养殖技术》的养殖户李大兴说。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告诉记者,“蓉中书屋”内有近2万册金融、农技、文化等各类书籍,不少村民通过在农村书屋“充电”找到了致富路。2008年蓉中村生产总值6.3亿元,村财政收入达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0元。

  蓉中村是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一个缩影。“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公益性图书馆延伸服务工程”等一批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实施力度,将原有的“文化三下乡”扩大为“文化直通车工程”。同时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村级文化协管员建设工程”、“艺术扶贫工程”、“海西社区文化服务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新的惠民文化工程,从不同层面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此同时,福建大剧院、厦门海峡艺术中心、泉州南音艺苑、宁德市艺术馆、南平大剧院等一批省、市级重点文化设施逐步完工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着力打造海西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的坝下村村民陈国发谈起工艺家具喜上眉梢。陈国发采用木雕工艺做出的红木工艺家具典雅、古朴、实用,受到市场青睐,价格最高的能卖到1万多元。像陈国发一样,莆田市出现了一批具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商户。在他们的带动下,莆田不但形成了包括木雕、石雕、铜雕、骨雕、竹雕和仿玉雕的“六雕”工艺产业,还将传统的竹编、藤编、芒编、草编、棕编、塑料编的“六编”工艺产业发扬光大。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文化产业已成为仙游新兴的重点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莆田目前已拥有工艺美术企业3700多家,产值超过60亿元,占当地GDP的10%以上,预计到2010年将实现工艺品产值200亿元。 

  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充分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厦门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图书发行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网游动漫业等文化产业,2008年其文化及相关产业总增加值超102亿元,占厦门市GDP的7%以上。此外,泉州的惠安石雕、德化陶瓷、丰泽树脂工业,漳州的水仙花雕刻、漳浦剪纸,南平的武夷山文化旅游业等也各展风采,在产业化发展上取得很大成功和可观的效益。

  福建省还通过举办各种博览会,把经过创新的传统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茶博会、雕艺节、文博会等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出“中国茶都”、“雕艺之乡”等特色文化品牌。在市场平台的带动下,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工艺不断推陈出新,福州漆器、软木画、惠安石雕、福安银饰供不应求。2008年年底,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即签约达58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