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化融合 把握时代脉搏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当今时代脉动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传统工业化意义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他”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大量事实证明,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1775年前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了人类工业革命的历程,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第二代工业化则以19世纪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标志,开启了电气化的工业化时代。到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武器控制系统发展的需求使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进入了第三代,即工业自动化。

  1971年,以微处理芯片的发明为标志的第四代工业化进入了信息化阶段。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工业化进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

  1974年,随着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IBM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技术开始对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产品研发、生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信息社会即将来临”,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继续相互交织,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21世纪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高度重视信息化,一直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其中,美国自1991年起,就分步实施了“信息与通信”高新技术发展计划、“数字地球”战略构想,以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被称为“美国创新的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确保了其在全球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轮子上的国家”到“网络上国家”的重大转折。2009年又提出复苏经济数字之路。

  日本为了实现其从“工业化赶超”到“信息化赶超”战略转换。从2001年起,先后制定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和《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重点发展的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

  我们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把那些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融入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且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但是上述国家的信息化目标与中国都不一样。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自主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跨越的可能与落后的风险并存。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大力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惟其如此,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