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作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沿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的海水利用市场逐渐扩大,海水利用产业迅速发展,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也日益提高。
但应该看到,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尚处在初始阶段,在海洋经济中还是一个新兴产业,还有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许多人对海水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海水利用工程规模小,与国外万吨级的单机规模差距较大;龙头企业少而弱;设备国产化率不高;国家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
目前,我国的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今后,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确立海水利用是重要水源的战略意识。应充分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海水利用认知宣传,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向大海要水、要资源的战略观念,使公众认识到海水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沿海省区市有关单位应明确海水作为沿海缺水地区重要水源的战略定位,从战略高度认识利用海水淡化水替代淡水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把海水利用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形成海水利用服务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充分发挥海水利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2009年3月13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将“海水淡化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列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26项重点技术和产品之中。海水利用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业,对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将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三是要加大海水利用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力度。应进一步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步伐,重点开展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及产业链研究,加大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的自主研发力度,增强我国海水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及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向规模化、大型化及环保化方向发展。
四是要加快培育海水利用市场。应加快对已有海水利用成果的转化,加大自主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充分发挥《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引领作用以及市场机制的杠杆作用,推进多元化、社会化的海水利用投入体系建设,鼓励大型企业介入海水利用,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我国海水利用新兴市场,扩大海水利用市场规模。
五是逐步建立海水利用市场监管体系。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开展海水利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合格评定程度研究,探索研究海水利用节水产品认证和标准协同发展机制。同时,强化海水利用市场监管,规范市场准入,开展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并成立海水利用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
六是制定出台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对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生产企业和用户在用地(用海)、用电、水价、税收、信贷、收费和进口关税等方面给予扶持。例如,对解决沿海电力等企业用水的大型海水利用工程予以补助或贴息贷款;对生产可供饮用的淡化水的水厂给予公益性补贴;对海水利用自主装备制造业予以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