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市再显魅力————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宜宾市先后与海内外客商成功签下51个项目,总金额156.86亿元。显著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规划、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宜宾成为各方战略投资者争相进来的创业之都、开放热土和安居乐园。
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的四川宜宾市,居于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的接合部,是四川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7+3”产业规划、川南经济区及川南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的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宜宾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速推进长江上游川滇黔接合部经济强市建设,该市经济总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居四川省第四位和川滇黔三省接合部城市第一位。
依托黄金水道布局沿江经济带
宜宾市拥有长江、金沙江和岷江岸线约493公里,其中拥有长江岸线180公里。宜宾市依托沿江优势,进一步优化工业区域布局,沿江规划布局了五粮液、阳春、罗龙、白沙、盐坪坝、福溪、向家坝等7个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工业园区。目前,沿江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30户,其中,五粮液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1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00.5亿元,利税60亿元;罗龙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9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江安阳春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9户,总投资达到51亿元,形成70亿元的工业生产能力。
为对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建设,宜宾市对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到2015年,宜宾将在沿江经济带建成7个100亿级工业园区,其中五粮液工业园区工业产值2015年达700亿元、罗龙工业园区和阳春坝工业园区分别达300亿元,白沙、盐坪坝、福溪、向家坝园区达到100亿至200亿元。
依托黄金水道,一个长江上游重要的临江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形成。
围绕支柱产业抓好大项目
宜宾资源丰富,水、火、核能资源富集,是四川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金沙江滚动开发的依托城市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具有建设和发展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的显著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宜宾已经培育形成了以五粮液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名优酒企业集群、全国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氯碱生产企业———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维卡纤维生产企业———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惟一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定点企业———建中化工总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
面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宜宾进一步围绕支柱产业抓大项目,加快承接发达经济区产业转移。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和机械制造“四大基地”和13个工业集中区的聚集效应,正吸引着无数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入驻宜宾。国家电网、华电、中电国际、沃尔玛、胜腾集团、雅高集团、M&G公司、锦湖集团以及浪莎集团、中建集团、粤华集团、攀枝花钢城企业总公司、拉法基瑞安集团、红狮集团、川煤集团等知名大企业已来到宜宾,参与新宜宾的建设。
当优势产业正发生巨大的聚集效应时,宜宾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更美好的明天。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共宜宾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上,“四个千亿”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到2012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五粮液集团发展为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航母级企业,临港经济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富县”战略助推县域经济崛起
宜宾县域经济,短短不过几年时间,就用“短腿”跑出了加速度,现正以千帆竞发争一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市县共同繁荣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去年,宜宾新增珙县、筠连、江安3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亿元的县,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以上的县达到了6个。宜宾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四川省市州排名中,也由2007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成都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
2009年,宜宾市抓住扩权强县试点契机,加大支持区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力度,区县属规模以上企业达419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78个,一批区县属骨干企业不断崛起,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同比增速为35.1%和32.6%。
上半年,5个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超过30%,最高达到66%。到今年底,8个区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有望达到亿元。
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
“蜀南竹海”的旖旎景致、“兴文石海”的神奇独特、“十里酒城”的醉人芬芳……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绘就了宜宾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迷人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在青山绿水间,宜宾云集了3处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10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四川省旅游业优先发展和打造国际品牌的四个地区之一。
刚刚结束的“十一”长期,宜宾共接待市内外游客15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并呈现出主要景区游人如织、近郊游异军突起、特色游备受青睐等特点。回眸2008年,宜宾共接待游客8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0%,在四川21个市州中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