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硕果飘香。这个秋天,对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上瓦房村菜农杨桂林来说,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季节。他4亩地的大棚番茄,由于种的是示范新品种,每斤卖到1.5元,3两以上的精品更卖到了1.8至2元,自8月初番茄上市以来,现已收入5万余元。杨桂林告诉记者:“棚里的番茄能卖到10月中下旬,往少说一亩地的收入也能达到1.7万至1.8万元。”
喀喇沁旗属旱作农业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气候特点,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喀喇沁旗委、旗政府积极探索治灾新路子,自2004年以来,将设施农业建设列入旗重点项目,实施专项推进,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扩增,提高避灾能力。东部乡镇围绕306国道,以发展日光温室为重点;中部乡镇环绕锡伯河,以发展塑料大棚为重点。到目前,全旗已建成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31个,全旗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3万亩,冷棚2.2万亩。设施农业在规避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上显示了非常强的优势。据喀喇沁旗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旗冷棚硬果番茄亩收入达到2万至3万元,日光温室香瓜、西瓜亩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
在王爷府蔬菜批发市场,农民们正在对番茄分等、装箱。一位来自广东东莞的客商介绍说:“我已经是第5年来上瓦房收番茄了,这里的番茄正好与南方的番茄打了一个时间差,并且外观漂亮,口感好,在南方市场非常抢手。”上瓦房村村委会主任杨玉星告诉记者:“上瓦房村蔬菜大棚面积现已发展到400余亩,今年全村收入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30户,10万元以上的达到20余户,设施农业已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路子。”
走进西桥镇两间房村千亩设施农业小区,一排排高标准的日光温室,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设施农业小区采取的是一冷一暖、冷暖结合的建设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两间房村千亩设施农业小区由镇、村统一规划建设,实施分户管理经营。镇农科站站长宋世强说,一个7分半地的棚,一个生产周期,纯收入能达2万余元。村民李向斌3亩地的大棚,仅前茬黄瓜、角瓜收入已达7万元。眼下,他正在维修暖棚,为下茬育苗做准备,他兴奋地说,下茬黄瓜将于春节前上市,准能卖上个好价钱,一亩棚顶20多亩大田的收入。
科技支撑夯实了喀喇沁旗设施农业的基础。全旗以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核心,积极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番茄、甜椒等新品种广泛推广到蔬菜栽培区,使设施农业亩效益增收近500元,让农民真正尝到了甜头。目前,全旗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一村或一区一品的生产格局。在新技术推广中,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成为2009年喀喇沁旗设施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太阳能频振杀虫灯、诱虫板、滴灌喷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为全旗设施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目前,全旗已有20项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认证,其中以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就达19项,王爷府镇上瓦房村的甘蓝、番茄和辣椒等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注册了“锡伯河”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