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段经历我们将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 胡红军 李 会

  早上5点半起床,8点开始执勤,晚上5点半结束,每隔两小时换一班,一次要站三小时……

  从9月19日开始,20岁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牛 ,就在北京展览馆的入口处上岗了。和牛 一样,按照上面的“值日表”,24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周会珊,在北京展览馆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尽管分工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响亮的名字———“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志愿者。

  经过层层筛选,300多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从志愿者中挑选出来,经过培训,参与维持工作区域现场秩序,引导观众有序观展,牛 就是其中一名。周会珊也是从学校3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经过两轮面试最后成为工业展厅的讲解员,“我很幸运,只有40多位同学入选。”她十分高兴地说。

  “参与的本身,就是一个感受新中国伟大变化的机会。”家在山东聊城的讲解员赵士栋告诉记者。这个北航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对通信行业的变化印象尤为深刻,“上中学那会,我家装了第一部电话。短短10年,现在家里4口人,每人1部手机。我国通信事业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啊!”

  在工业展区,负责实物模型讲解的岳振华更加自豪,“这些实物模型,都是国内最先进的东西,比如,潍柴生产的符合欧Ⅲ标准的柴油机,以前要从国外进口,现在都能出口了;东风生产的猛士军用越野型汽车,性能比悍马还好……在讲解中,我要把这种变化告诉广大的观众,让大家一起感受新中国60年来的变化。”

  “自从成就展开展以来,特别是国庆期间,正是有了这些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展览才得以有序地进行。”成就展现场指挥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统计显示,国庆长假期间,有近14万名观众参观了成就展。“从入场到参观,工作人员态度好,服务意识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巨大变化,更感受到了国人的那份热情、自信和豪迈。”一位来自海外的华人评价。

  10月15日,在展览馆观众入口处,记者见到了正在检票的牛 。尽管每天都站得腰酸背痛,他依旧一脸自豪,“能够亲身参与一起庆祝新中国的生日,这段经历我们将永远铭记!”

  在工业走廊讲解的李春芝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和同学一起,领着一位拄着双拐的观众,详细地介绍了工业走廊的内容。参观结束时,这位观众特别开心,专门给李春芝和她的同学照了一张相。“没想到,他后来又专程来展馆找我们,送来了照片。那一刻,我们非常感动。”李春芝说,“虽然大家放弃了节日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观众给了我们鼓励,我们收获了更多。”

  “二三十年后,我仍然会想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在做什么。那时候,我会和家人讲讲今天做讲解员的经历,一起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岳振华满怀憧憬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