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农村·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镰刀下岗,农机上岗”,目前全国有2800多万台套农机具正在“三秋”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前,本报邀请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与来自地方的领导、企业管理者、农机手代表共同探讨———
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对话嘉宾———

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

刘学圣: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     区长助理

杜晓平:雷沃重工副总裁兼农     业装备事业部经理

王允泉:农机大户、山东省滨    州市邹平县东来农作    物种植服务专业合作     社社长

策划人———

李 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嘉宾简介

  张桃林:男,1961年5月生,汉族,江苏姜堰人,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副市长、江苏省副省长。任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

  刘学圣:男,1975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寿光人,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潍坊市坊子区政府挂职担任区长助理。任区长助理期间,致力于坊子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杜晓平:男,1954年12月生,汉族,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99年进入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现任雷沃重工副总裁兼农业装备事业部经理,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王允泉:1964年生,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农民,农机大户。1996年开始开着自己的收割机参与跨区收割。2008年起任邹平县东来农作物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社长。

历史性跨越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张桃林:经济日报《对话》专栏关注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非常有意义。6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们先从装备水平上看,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将超过8.75亿千瓦,比1949年增长了1万倍以上,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再从作业水平上看,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全面发展,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今年将达到48%。从制造水平上看,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今年将超过2000亿元,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从服务水平上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4000多万农机手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刘学圣:我们这些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对领导说的这番话特别有感受,农业机械化为我们潍坊地区的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拿我们坊子区来说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7.6万千瓦,比1983年建区前增长了602倍。目前,我们区小麦综合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从无到有,今年预计将达到65%。这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杜晓平:潍坊是我们国家较早的拖拉机生产基地,是著名的农机城。雷沃重工1998年在坊子区创立时,我国农机工业正处于转折期。创立之初我们主要生产联合收割机,那时候联合收割机是农机的支柱产品。2001年,我们切入大中型拖拉机业务,雷沃谷神收割机和雷沃欧豹拖拉机是我们这个时期的拳头产品。

  王允泉:我今年45岁了,从小就看着小手扶拖拉机在地里耕作。我记得当时我们当地有一个农机站,最大最先进的一个拖拉机要拿火点着才能启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们那里是用镰刀割麦子,后来是用割晒机,真正的机械化作业是1996年以后的事情。现在有了各种机械,老百姓可享福了。

  张桃林:大家都亲身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我国农业机械化6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从1949年到1980年是创建起步阶段,新时代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从1981年到1995年是体制转换阶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小型农机具,如手扶拖拉机等走进农家。从1996年到2003年是市场引导阶段,市场经济逐渐建立并快速地发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服务开始兴起。从2004年以来是依法促进阶段,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刘学圣:耕田机械的使用,结束了牛耕马拉的时代;播种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具的应用,让农民彻底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年”的历史。农机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使原来需要一两个月的夏收、秋收缩短为十几天甚至几天,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的时间由几个月缩短为几个星期。

关键性决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

  张桃林:农机购置补贴作为中央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中央财政不断加大补贴资金规模,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补贴范围由66个县拓宽到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补贴机具品种从6大类农机具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的128个品目。在补贴政策带动下,各地农民购机热情十分高涨。

  刘学圣: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对农机企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扶持政策。

  我们从2004年开始发放农机购置补贴,经公开报名、张榜公示、签订合同等程序,公开、公平地确定补贴实施对象560多户,730余台(套)农机具,配套资金1107万元。截至今年5月份,累计带动农户投入3700多万元。

  王允泉:我们合作社现在能调动的车辆有一百七八十台,其中70%到80%的车都是补贴的。我自己买拖拉机和收割机等设备就花了200多万元,按30%的补贴率计算,得到了70多万元的补贴。

  刘学圣:老百姓购机热情非常高,购机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会有明显带动作用。

  杜晓平:从我们企业的角度看,补贴发放6年,我们企业的销售逐年提高。今年1至9月,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业务的销售收入增长了52.5%。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拖拉机销售同比增长了28.8%,收割机增长了78.1%。对企业来讲,购机补贴政策对销售是一个全面的拉动。

  张桃林:是啊,在全国范围内,购机补贴让企业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升级转型、快速发展。今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到了1128亿元,同比增长22.34%,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骨干企业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这个政策是提高农机化水平的一个加速器。现在看来,130亿元补贴仅仅是一个引导。要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防止低水平重复购置,提高农机化的发展质量。要做好规划和布局,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

  近6年来,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找到了政府引导性投入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了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先说农民得实惠吧,2004年到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农机补贴资金达到121.6亿元,受益农户225万户。今年预计各级财政投入农机补贴资金将超过145亿元,受益农户近300万户。再说企业得效益,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国农机企业获得不凡佳绩。三说政府得民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成为各级政府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

最佳组织形式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张桃林:由于各地种植作物品种不一样,环境不一样,对农机的需要也不同。我到潍坊去过,当时看了不少农机大户,确实非常好。

  王允泉:我本人就是农机大户,也是农机合作社社长。我们邹平县是全国百强县,农民接受能力比较强。现在,我有5台125马力的收割机,2台能扒皮的玉米收割机,还有比较小型的90马力左右的两轮驱动拖拉机。

  张桃林:你富了以后可以带动乡亲共同致富,这点很重要,我见到好多农机大户为乡镇文化事业、设施建设做了很多贡献。

  王允泉:是啊,我们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落实、当地政府农机技术推广和企业产品推广,都起到一些作用。老百姓看到这个实惠,他们就会学着做。

  张桃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到2008年底,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622个,比2007年增长103%。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农业部和各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财政资金支持,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重点倾斜。二是信贷支持,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户以拟购置农机具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对购机贷款给予优惠利率,适当延长还贷期限。三是税费减免支持,国家免征农机作业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企业所得税。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及运送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刘学圣:我们区像老王这样的合作社有8个。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来个体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资金少的缺陷。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从资金来源、组织形式、运作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王允泉:我们成立了农机专业户协会。我们合作社把能说会道的社员组织起来,到周边的淄博、章丘等地联系订单,可以完成几千、几万亩的大面积机收。

  张桃林:农机化工作与我们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是一个结合点。我们希望通过农机组织,解决生产到户以后机械化作业的难度。农机合作组织可以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等要素,完成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维修等方面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其作用不可替代。

全新发展思路

  发展农机化要把公益性与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相结合

  杜晓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使我们企业从中受益。雷沃重工创立短短11年,从成立之初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再到今年1至9月的114亿元,增长了近千倍,品牌价值在国内农机行业排第一,这些都是企业受益的具体表现。

  张桃林:你们是起步晚、起点高、步伐快。

  杜晓平:我们的发展有三个得益于,第一,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是农机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赶上了这个机遇期。第二,从2004年起,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出台,带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雷沃重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尽了微薄之力。现在雷沃谷神收割机的市场保有率已突破30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可以说中国人每吃两个馒头就有一个是用雷沃谷神收割机收获的小麦做成的,雷沃欧豹拖拉机的市场占有率达30%,雷沃重工对全国耕地机耕贡献度超过30%。

  刘学圣:近年来,坊子区农机企业发展势头喜人。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

  近年来,坊子区开辟了1000亩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示范田,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对该地块的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比常规麦田每亩增产31.5公斤,增产率达到7.6%,每亩节支增收80多元。

  张桃林:农机化的作用非常明显。首先,农机化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通过农机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通过机械化,可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经营,把农民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又稳定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农机化设施对农业机械工业改革和创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四是对我们整个农业机械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对培养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民,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后要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一个是围绕中心,加快发展。农机化工作,始终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还是机械化,要从这个角度来提高我们的认识,不失时机、与时俱进地推进农机化发展,不断加强农民与企业在整个农机化发展当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农机化发展一定要与农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从大田生产到设施农业,从生产到加工环节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农业领域,农机化都能够有所作为。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农机化一定要强调自主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大力研发新型的、先进的、适用的农机具,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插秧、化肥深施等农机化新技术。同时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机具的配套性,继而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

  第四,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要有所作为。要通过政策引导,把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在一起,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

  总体来讲,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是“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简单地说,就是“一性三化”,也就是要突出公益性跟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这样一种特征。

农民伟大创造

  农机跨区作业有效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收益

  张桃林:有了现代化的农机具,今年“三夏”的农机跨区作业再创佳绩。据统计,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4万台,比上年增加2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有28万台,比上年增加1万台。联合收割机日投入量最高达到33.5万台;麦收进度加快,日收获量连续5日超过1500万亩,最高达2114万亩,再创日投入机具、日机收面积历史新高。

  据测算,今年“三夏”跨区机收共为农民节省人工费用40亿元,减少粮食损失25亿公斤左右,农机手纯收入26亿元,共为农民节本增收近110亿元,均超过去年。

  王允泉:跨区作业既方便了农业,也成为我们创收的重要来源。我们每年都要派两三个服务队出去。

  张桃林:你们跨区收割都去过哪些地方?

  王允泉:我们农机大户去过的地方可多了,南边到安徽、江苏、河南。南边割完以后我们当地收割就开始了,当地割完再北上,去北京、天津,再就是往东去胶东半岛,一次跨区作业一般不会少于三个地区。

  张桃林:农机跨区作业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6亩左右,不及欧盟国家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

  跨区作业有效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效益,满足了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

难得发展机遇

  谋划好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5%以上

  张桃林: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这一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农机化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我们要抓住机遇,谋划好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5%以上,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

  农机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讲高性能、精准化、信息化,这些特点都要体现在机具里。这对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集成度作用非常明显。

  杜晓平:农机具大有可为。比如沼气除渣,如果人工除渣,一个是成本非常高,二是有危险,效率也非常低。现在我们研发了专门除沼气渣的车,效率非常高。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刘学圣:今后,坊子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和农机龙头企业建设。一是整合农机企业资源,力促农机产业升级。二是加大农机监管力度,促进“平安农机”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水平。

    

  图1:今年,黑龙江垦区商品粮首次突破150亿公斤,农业机械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5.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曲国富摄

图2:张桃林(左二)与刘学圣(左一)、杜晓平(右一)、王允泉(右二)在进行交流。本报记者常 理摄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