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缙云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陈逸宁

  孔海龙是浙江缙云县委书记、县长。他告诉记者,作为欠发达地区,缙云县必须因地制宜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产业带动能力强、污染小、发展后劲大的特点,还可以促进就业,正是缙云最好的选择。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带动三产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今年上半年,缙云县共接待游客170.21万人次,居丽水市各县市首位,实现旅游总收入8.0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66%。

  仙都景区是缙云县的主景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之一,也是缙云县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仙都风景旅游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缙云县特别成立了仙都管委会,与旅游局、农管处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运作模式,由仙都管委会全面履行风景区内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同时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授权仙都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经营仙都资源,注入3100万元资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开发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景区的维护管理和经营。另外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营销工作,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的贴息补助,并大量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景区的开发建设当中,以提高全县旅游整体接待能力。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缙云县坚持规划先行,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聘请省内外知名规划机构和知名专家,编制完成了《缙云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缙云县旅游发展规划》、《缙云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为全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缙云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仅2005年政府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景区开发建设和营销工作。此外。县里每年还安排8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鼓励各方主体参与仙都景区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近年已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8亿元。

  在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缙云县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市场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市场拓展等方面建设,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定位,确定了“巩固周边市场、拓展上海市场、逐步打入国际市场”的市场定位和“北固东联西扩”的营销战略,细分市场,组合产品,建立起灵活的旅游促销机制,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在巩固上海主客源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宁波、温州等周边市场。

  2008年,缙云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和景区(点)、宾馆(饭店)上等级、上规模;大力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每年从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符合规划并形成一定规模“农家乐”特色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众多的“农家乐”红红火火地开了起来,其中笋川村被评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长兰湖休闲渔庄、天寿生态渔业休闲中心则成为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在笋川村开设“农家乐”的村民饶晓红笑着告诉记者,“一到周末游客就很多,黄金周期间客人多得更是挤不下”。平日里,他们夫妻二人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丈夫在厨房掌勺,她忙前忙后接待。实在忙不过来,还得请几个邻居帮忙。

  几年下来,缙云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连上台阶。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37.6万人次,同比增长29.9%,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对GDP贡献率为3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