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
本报记者 胡红军 李 会

  “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自9月20日正式对社会观众开放参观以来,北京展览馆内展示的一幅幅记载着新中国成长的照片、一张张反映60年对比的图表、一件件展现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实物和模型,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来自湖南的杨洪安十分高兴:“这几年家乡的变化特别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用电器、摩托车都有了,有的村民家还有小汽车;大部分村民都建了小楼;孩子们都有书读,现在村里的大学生也有很多。”

  在基础设施展区,来自湖南省怀化市的张霞体会颇多,“现在交通变化非常大,以前从乡镇到村里要走3个小时,现在村村通了公路,半个小时就到了。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特别多,老百姓轻装上阵,务工的、搞副业的,大伙儿一起努力奔小康。”

  新中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理由让中华儿女由衷地自豪: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自信豪迈。

  在各展厅,来自各地的观众纷纷提笔留言:

  来自北京的观众王海写道,“我骄傲,我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我骄傲,我是伟大祖国成就的亲历者;我自豪,我是幸福生活的受惠者;我自豪,我是中国母亲的儿子!”

  一位84岁的老战士留下了自己的心声:“辉煌六十年,祖国腾飞远。改革开放路,越走路越宽。辉煌六十年,幸福满人间。”

  ……

  除了大量的留言外,在成就展现场指挥部,记者也看到了观众寄来的信件和纪念品,以表达他们内心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77岁的华泽顺,寄来了他制作的两份庆祝新中国60华诞宣传册。

  擅长篆刻的郭俊福看完展览后,专门刻了28个印章,印在两张宣纸上,寄给了成就展现场指挥部。

  在一家文化机构工作的邵庆冠看完展览后意犹未尽,来信在表达感悟的同时,建议将此展览制成光盘向社会公开发行,扩大其社会效益。

  署名为“一个革命老战士”的读者的来信,表达了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祝愿伟大祖国明天更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