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读互动:本报“辉煌60年·数据见证”系列报道和专版引起读者关注
展现辉煌成就 增强发展信心
  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图为宁夏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农民在收割水稻。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编者按 为全面展示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本报从9月8日起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有关资料,开设了“辉煌60年·数据见证”专栏,并于9月21日至10月2日在“喜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中进行整版报道。该报道通过统计数据梳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报道刊登后在读者中引起积极反响,兹将有关读者反馈刊登如下。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经济日报》近期刊登的“辉煌60年·数据见证”报道显示,6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一行行话语道出了百姓心中的喜悦,一组组数据印证了百姓心里的账目。对此,我有许多体会要说出来。

  我父母那辈吃不饱、穿不暖,家里穷得叮当响。到了我小时候,上世纪70年代,生活好些了,但是穿的是姐姐的旧衣服,我读初中的时候,每餐就吃一两毛钱的青菜。80年代末,家乡人开始外出做生意,到湖北汉正街、湖南株洲、河南南阳等地方去,几乎全国各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短短几年时间,外出做生意者都赚了钱,后来发展到整个村、镇每家都有人在外面做生意。我们西畈村张应宗湾,当年是整个乡最穷的湾子之一,村民最先外出做生意,如今成了最先盖起二层楼房的村庄。“今天我们过的日子比蜜还甜!”这是我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我相信我们今后的生活还会越来越好!

    (湖北黄石市陈家湾 汤志勇)

“民生直通车”让百姓得实惠

  《经济日报》9月11日刊登的报道《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通过数据的鲜明对比反映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连续下降、生活水平连上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加,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报道用事实说话,表明国家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惠民举措,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这种变化,大到全国,小到身边,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笔者所在的山东省禹城市,近年来围绕“人人有个好工作、家家有个好收入、天天有个好心情、个个有个好身体”的民生目标,扎实开展“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走访活动,集中办好为民工程,拓展延伸便民服务体系。如今,市区加速拆迁棚户区和“城中村”,道路改造、桥梁建设等已经竣工,11处社区、一大批居民楼年底前全部竣工。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组建职业教育中心,新建省级规范化特殊教育学校和大量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中小学教学楼,首批220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即将竣工。可谓“民生直通车”大提速,居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山东省禹城市委 李 建)

缺粮县变成“米粉之乡”

  《经济日报》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精心编排了系列报道“辉煌60年·数据见证”,用数据对比,全方位地展现了新中国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60年间,全国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系列报道开篇《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中的这组数据,在江西赣南革命老区会昌县有着具体的体现。会昌县在解放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60年的建设,会昌县从当初的粮食计划调入县发展成粮食生产加工大县,每年用以生产米粉的加工粮就达5万多吨,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全县粮食生产总量。如今,会昌米粉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欧盟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会昌也由此成为全国知名的“米粉之乡”。粮食产量只是这组报道众多数据中的一个,事实证明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江西省会昌县 肖 良)

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经济日报》9月22日刊登的《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一文揭示:60年来,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再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大跨越。

  作为统计工作者,我对数据的变化有更深切的感受。60年来,我们山西省壶关县工业企业由过去单一的生产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钢铁、化工、煤炭、铁矿等为支柱,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1949年,全县的工业总产值仅为9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为83万元,原煤产量为4.14万吨。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4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特别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达到109.4万吨,发电量达到3970万千瓦时,焦炭产量达到28.9万吨,水泥产量达到11.5万吨。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大幅度、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常平集团跻身全省工业企业20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集团1000强,壶化集团成为全国民爆企业前三名。《经济日报》的报道坚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

  (山西省壶关县统计局局长 闫红兵)

家乡变化翻天覆地

  《经济日报》“辉煌60年·数据见证”用一组组权威的数据,通过对比,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11日《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一文,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注重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大了民用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更是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城镇居民从无房、租房向有房、住好房转变。2008年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增加到23平方米,比1985年的8.6平方米增长1.7倍。农村居民居住状况变化极大,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2.4平方米,增长3倍。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

  这些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老家浙江省开化县中村乡树范村来说,改革开放之前,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仅在百元以下,2008年跃升为7769元。以前村里猪粪满地、垃圾乱倒、污水横流、建房无序、老墙斑驳、道路坑洼、路无照明、水管老化,脏、乱、差现象比较明显。如今村里相继建成了办公楼、文化陈列室、三古亭公园、移民安居小区、通村水泥公路、护村大堤、雪亮的路灯、粉刷一新的民宅、百万吨自来水塔……绿色的村庄看不到垃圾,路宽了,河清了,景美了……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给我老家新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浙江省开化县 齐振松)

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经济日报》推出“喜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以整版的篇幅刊登“辉煌60年·数据见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党领导亿万人民谱写的宏伟篇章,让我们全面了解了60年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商品服务由短缺到充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由贫困迈向总体小康、科技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

  我们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也和全国一样,欣欣向荣。交通由解放初期的羊肠小道土路,建成了现在宽敞的混凝土水泥路;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亩产不过百斤,实现了如今的单季千斤田,双季吨粮田;人均纯收入由解放初期的68元增加到2008年的5000元;全乡财政收入从不足10万元,发展到2009年1至7月的1500万元;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享受大病救助。此外,种田免除农业税,国家还给直补、办理种粮保险、家电补贴、汽车补贴……我们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江苏省沭阳县东小店乡 赵登亚)

相关链接

 “辉煌60年·数据见证”已刊登篇目系列报道

  1、《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 (2009年9月8日)

  2、《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2009年9月9日)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重大比例日趋协调》(2009年9月10日)

  4、《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2009年9月11日)

  5、《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09年9月16日)

  6、《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2009年9月18日)

  7、《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2009年9月22日)

  专版

  1、《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2009年9月21日)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2009年9月22日)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重大比例日趋协调》(2009年9月24日)

  4、《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2009年9月27日) 

  5、《城市建设成就辉煌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9年9月28日)

  6、《农业基础稳固发展 林牧渔业全面繁荣》(2009年9月29日)

  7、《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2009年10月2日)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