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法库县: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富民强县
□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武 力
  辽宁省法库县建有352条陶瓷生产线,生产的建筑瓷、日用瓷、工业瓷、艺术瓷等12大类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博士盖陶瓷公司380米长的生产线,是国内最长的陶瓷生产线之一。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辽宁省法库县农民正将玉米秸秆通过粉碎机加工成肉牛饲料。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新闻背景

  法库县2000年前县财政收入仅为4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自沈阳市实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来,法库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从比较优势入手全力推进重点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到2008年,法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000元。

养牛专长变为经济“牛气”

  澳大利亚生物学博士麦克漂洋过海到法库县养牛。他养的牛听着轻松、优雅的音乐,每天要喝一瓶啤酒助消化,还有专门的按摩师为牛按摩。该牛的品种叫“和牛”,每公斤牛肉售价近千元。一只活体种牛的市场价超过一部中高档轿车。国内外很多高档餐馆都靠经营“和牛肉”来提升品位。

  通过国际先进的胚胎移植技术,和牛已经在法库县安家落户。目前,法库已改良和牛3500头,成为国内最大的和牛种群场,并与国外最大的和牛肉出口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

  和牛养殖仅相当于法库县“牛”经济的一个“牛角”。今年上半年,法库县牛饲养量已突破了22万头,进入全国养牛大县的前列,获得“全国肉牛优势区域优势县”称号。今年底,法库县牛饲养量将直奔40万头的目标,到2011年预计饲养量达100万头,形成一个带动30万农民致富的百亿元产业。   

  法库县养殖业“牛气”的奥妙在于一个“专”字。老话说术业有专攻,法库县改变思路,抓畜牧业不求“十项全能”,但求“单打冠军”。经过对县情的缜密分析,这几个“冠军”就出在比较优势上。法库县与美国西部的大型优良天然牧场纬度相当,同处世界玉米和养牛两条黄金产业带的重合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殖牛。法库县决定牵住“牛鼻子”做强“牛经济”,把牛产业作为全县重点投资对象,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促进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继东北最大的牛交易市场落户法库县后,由数百经纪人组成的黄牛交易经纪人协会也随之成立。

  按照法库县的人口规模,家家户户养牛也突破不了20万头的规模。法库县的改变,在于以建设村外小区,用规模养殖取代零散饲养,专门修建了14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养牛基地经营引入租赁模式,投资商可以单纯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作为摊位对外出租,投资养牛的人也可以把这些小区当作“托牛所”,由小区负责具体养殖。在秀水河子乡,记者看到了标准化养牛小区的模样:长100米、宽10米的牛舍为砖墙双列对开式,棚顶透明瓦保证了牛舍内的光照度。牛舍内每个“牛床”前后形成小坡,坡度使牛的排泄物更易清理,每天积攒的牛排泄物可以直接送到小区内的堆粪场并转成有机肥或制成沼气。

  法库县领导认为,比规模重要的是销路,比销路重要的是产品的安全性。这就与标准化、专业化分不开。法库县坚持打造绿色牛肉的放心品牌,辽宁省惟一的“国家肉牛产业技术综合实验站”就设在法库县。综合实验站由农业部、财政部出资,设6个功能研究室,每个研究室有4位岗位科学家,每位科学家围绕肉牛产业帮助解决规划设计与环境控制等一系列产业技术问题。法库县还启动了辽宁首个电子养牛系统。每头牛都有一个“电子户口”和一份健康档案,随时接受健康检查。对乳品企业来说,有固定的成规模的奶源,是乳制品质量可控的保证。因而,法库县牛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与乳品企业的科学化、专业化要求一拍即合。东北最大的液态奶生产企业————辉山乳业,总投资40亿元在法库县建设良种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产业集群,是目前沈阳单体投资最大的农业项目。20个专业化、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560个奶牛养殖小区,不仅填补了企业固态奶的空缺,建起一个年产8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加工厂,还直接带动农民就业岗位15000个,带动4万农户种植饲料40万亩。 

  今年,法库牛肉由占据沈阳三分之一市场,开始向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东北三省更广阔的腹地输送。

陶瓷产业以工促农

  拥有膨润土等九种制陶原料资源,储量达上亿吨的法库县,2002年以前戴着“全国著名瓷土基地县”的帽子却没有加工产业。7年过去,法库县充分发掘陶土资源里的工业机会,陶瓷产业已成为沈阳市百亿产业集群之一,产业规模居东北第一、全国第五。

  法库陶瓷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利税已超过江西景德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法库县陶瓷产销由于东北市场的持续升温,仍实现了“零库存”。

  法库县委、县政府认为,农业县作工业文章,更要发挥比较优势。将陶土资源优势转化为陶瓷产业优势,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敲开了法库县工业化之门。主业兴,百业旺。2008年,法库县陶瓷生产企业共用各类原材料320万吨,本地瓷土约94万吨。开采、加工、运输,产业链不断延长。陶瓷工业园还配套组建了物流经济区,以铁路货场为中心,围绕陶瓷产业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依托工业园建设的大东北陶瓷城专业市场,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陶瓷产品集散地之一。2008年法库陶瓷产业跻身全国县域产业集群100强。一个陶瓷工业,带动了大批产业工人的出现,142家陶瓷企业直接吸收了2万多名农民就业。即使不算带动相关产业的贡献,陶瓷工业给法库县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农家房屋装修用上了瓷砖”也可窥见一斑。

  虽然已建设了392条陶瓷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9%,但法库却并不仅以陶瓷产值、速度为喜,反而考虑更多的是调结构、上水平。县委书记关志鸥说,比知名度,法库与景德镇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景德镇有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与支撑。所以,法库陶瓷业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要高层次地解决农耕文化更新和陶瓷工业叠加文化内涵的问题。文化、国际化、品牌化是法库陶瓷的发展战略取向。

  今年,法库陶瓷产业重心放在与西班牙、日本、韩国等陶瓷科技先进国家交流合作。西班牙博士盖陶瓷生产公司将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转移到法库,素有中国建筑陶瓷航母之称的新中源集团也落户法库,这些企业的进驻加快了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的精品化、品牌化进程。为加强科技支撑,法库县引入陶瓷研发检测中心和陶瓷工业学校,为生产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此外,法库县积极搭建平台,一批陶瓷企业与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院校举办陶瓷艺术交流,营造浓郁的法库陶瓷文化。哈哈尼陶瓷公司从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引来众多大师级工匠,将陶瓷生产与艺术家创作进行对接,开发创意陶瓷,打造出“景德盛京烧”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法库县以工兴农并未忘记“全国生态县”的本色,为控制陶瓷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法库县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保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法库县在开发区建起了燃气公司储配站,用清洁能源————煤层气替代传统的烧瓷用煤。2005年,还投资500万元建设了生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7000吨。面对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一年产生近100吨的固体垃圾,法库县引进了专“吞”垃圾的环保建材生产企业,将陶瓷企业生产中的固体垃圾变废为宝。在法库人眼里,没有不能转化利用的绝对废品。就在一户户村民家,化粪便为沼气,化秸秆为燃气,颗粒燃料除解决农户做饭、取暖外,还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燃气。包括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电发展起来的绿色工业,使法库县环保与富民兼得。

形成合力 发展特色农业

  法库县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像树莓、辣椒、棚菜等一个个特色农业经济区使很多乡镇摆脱了“靠天吃饭”。秀水河子乡党委书记林涛说,“发展特色农业,就像有了广谱抗菌素,有点小病小灾就能扛得住了”。

  今年干旱最严重的8月份,登士堡子镇的树莓已经采摘完毕。巴尔山村农民何爽笑呵呵地说:“种树莓挣的钱我已经揣在兜里了。”种树莓能挣多少?何爽说,以今年的市场行情计算,每亩纯收益在6000元以上。记者尝了尝经冷冻保鲜的树莓,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据介绍,这种树莓果因含有丰富的抗衰老、抗氧化物质,有保健水果之称,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一公斤树莓国际市场零售价要几十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法库的树莓还被列为奥运会指定销售水果。

  树莓这么好,为何不多种呢?法库县县长冯守权说,养牛、种树莓,都需要上规模才能成气候,以前农民想多养多种却没有那么多地,多养多种上规模又愁销路。解决这个瓶颈矛盾需要县里拿出鼓励政策,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靠集约化生产打破藩篱,进而打造肉牛、奶牛、树莓等在内的农林牧副渔基地。形成规模的专业合作社乃至富民小区,一方面会方便地得到贷款,法库县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辽宁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先试点县”,加之今年国家新推出的金融政策使小额贷款金额也大大提高,这就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还会得到市、县两级政府的资金扶持,沈阳市每年安排1亿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并根据形势变化,对每个富民小区补贴金额从5万元到160万元不等。

  当上“惠民树莓合作社”社长的何爽这回有干劲了,他把自家炕头变成课堂,义务向农民传授新品种树莓栽植技术,鼓励农民发展绿色树莓。镇里还组织合作社引进了“澳洲红”等4个优质树莓品种。如今,登士堡子镇有400多户农民搞起了树莓种植,成树面积达3000亩,仅此一项使全镇农民纯收入增加600多万元,登士堡子镇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树莓之乡”。法库县趁热打铁,新建500亩树莓标准示范园区25个,全县树莓栽植面积达到7.4万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树莓种植基地,到2012年还将扩大到20万亩。

  冯守权认为,仅为农民致富选准切入点还不够,更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为农产品销售打开出口。比如县里引进的树莓出口加工企业,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把树莓卖出去,以合同订单等形式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

  从今年初开始,法库县把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和增加农业收入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新建各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2户,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带动农产品商品基地41万亩,拉动农民年人均增收650元。32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一个龙头企业往往带动一大片农产品基地,专业合作社加上龙头企业形成的巨大合力,为法库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