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发布,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科技工作转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力图通过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型企业500强等,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我国的创新主体。
近期,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根据国务院要求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全局工作中摆上重要地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六部门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组长、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行动
记者:2月25日和5月13日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都要求,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6月,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我们看到这项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受到了科技界和一些企业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在企业界受到普遍的重视,您能否介绍一下工程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李学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3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全国上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虽然已分别采取了许多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但缺乏协同配套、尚未形成合力,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清晰,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尚未真正聚焦到企业。总之,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系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聚焦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记者: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李学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性行动。在六部门联合召开的视频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明确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看:
第一,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面临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任务,需要我们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解决瓶颈制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和创新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将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技术创新工程着眼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与知识创新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三,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有效措施。在我国,长期以来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科技对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支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拉动还不突出,迫切需要在经济和科技之间建立一条更加快捷有效的通道。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创新要素集聚到对经济的支撑上来,将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第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实施这一工程,将推动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和途径,加快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加快先进技术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开拓新市场,为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重要支持。
五大措施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记者:为保障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六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学勇:围绕技术创新工程各方面任务,六部门制定了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五方面保障措施。六部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集成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六部门要求地方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加强分工协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记者:您刚才提出要“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这是否意味着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要作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具体有何措施?
李学勇:你的理解是对的。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也是政府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种尝试。首先,关于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到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在科技计划对技术创新支持上,强调一方面要进行资源配置调整,另一方面要优化立项机制。转变过去以大学、专家为主的选项和立项做法,强调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二是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改变过去就项目而进行组织实施的方式,强调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持续稳定支持。积极发挥科技计划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这也意味着今后科技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将作重大调整。三是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科技计划成果沉淀、难以转化的问题,将集中一部分资金,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计划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上述三项具体措施,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关于如何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出,一是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向工程重点任务倾斜,并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二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记者:如何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问题非常重要,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中六部门将如何解决?
李学勇:这的确是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产学研结合中出现的诸多障碍与现行的科技评价和考核导向有关。目前,大学里的评价还是以学术考核为主,不利于调动从事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完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二是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三是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要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要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集团内部各层级的考核体系;鼓励企业对技术人员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记者:近期还会制定出台新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吗?
李学勇:我们强调的是落实政策。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方面,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条实施细则。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要使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的实惠,比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应用等,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同时做好政策落实情况跟踪调研与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在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是考虑到当前我国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金融支持工具还不够丰富。所以六部门提出要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更有效地把政府资金和商业银行资金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实质内容,最后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描述谁是这项工程的最大受益者?
李学勇:我想借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六部门联合召开的“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视频会上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
三大载体打造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记者: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最终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那么六部门将通过哪些主要任务来实现上述目标呢?
李学勇: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核心,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紧迫需求和关键环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从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二是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四是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五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其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型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和主要抓手。
记者:为什么要把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
李学勇:这是基于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而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建设分布全国的创新型企业、贯穿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行业和区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关于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群体,主要是为引导和支持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示范带动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开展这项工作,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形成我国创新型企业500强,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就是要把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导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方向与国家战略利益相结合,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并能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对国家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支撑。
关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就是要在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仪器中心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重点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提升能力和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服务,为重点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图1为创新型企业奇瑞公司的汽车总装生产线。 陈晔华摄
图2:天津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创新型企业,其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名列世界第15名。
图3为创新型企业以岭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李志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