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扩大内需放在重要位置
□ 邹伟伟

  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未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必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消费的一系列因素,努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要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入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总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提供保障。要推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模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引导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等形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使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市场、带动农户、促进增收的作用。要推进农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二要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之源。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消费。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必须努力开拓农民的外部增收空间。一方面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为农民在本地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实形成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和体制,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得到就业机会、获得劳动报酬、享受社区公共资源权利平等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平等就业制度。

  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充分挖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要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选择好新的消费热点、培育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增添后劲。一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二要加快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要结合“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鼓励和支持耐用消费品制造业更新品种、改进工艺、升级换代,创造出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培育支撑有效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三要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可考虑选择若干重点服务行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三是重视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扩大内需单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要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为各类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要抓紧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多渠道筹集贷款担保资金。要加快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制定鼓励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要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强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要加快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商品质量监督,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净化市场环境,让群众放心消费、方便消费。要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社会安全网,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创造条件,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意愿,让人们敢于消费。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