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国,我们为你骄傲
城市保洁工的幸福生活

  有这样一个群体,每天清晨唤醒沉睡的城市,拂去城市面庞的浮尘,让人们醒来时能看到整洁而靓丽的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保洁工经历了从“扫帚”到“机动保洁车”,从“铁锨”到“清雪车”,从生活没保障到“三险”齐全的巨大变化……保洁工人们深深体会到祖国日益强盛、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东太平社区,活跃着一支由56名农民工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天凌晨4点,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大街小巷,直到深夜。他们干起活来,总有无穷的动力。

  “我们从务农到务工,工资待遇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也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成为祖国的骄傲。”金融街保洁一队队长周建说。

保洁队有了“职工之家”

  “我们最能体会到祖国的发展和党的好政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周建说。20多年前,他成为一名保洁员,那时的清洁工具就是最原始的手推车。如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扫地车、垃圾挤压车、机动保洁车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56个工人承担了20万平方米街道和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的保洁任务。”

  走进保洁队驻扎的小院,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干净的食堂里飘来饭菜香,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6人一间的宿舍,每天能洗热水澡;每间宿舍都订了一份报纸,丰富工人们的精神生活。

  几十名保洁队员几乎都是家在外地,与妻儿长期分离。逢年过节本应阖家团圆,保洁队员们这时却最辛苦,清扫鞭炮烟花垃圾,保障街道清洁。社区和保洁队精心布置了3间“夫妻房”,电视、空调等设施齐全,全部免费使用。这下,家人来探望时,就能住进这温馨的“职工之家”了。

  “收入年年提高,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也都上了。我们在北京打工,家里人可放心了。”年轻的保洁员常宗华笑着说。

敬老院里的欢声笑语

  “周建,玉臣,你们来啦,快坐。”北京市新文化街敬老院里,74岁的翟惠真从床上坐起来,开心地笑了。她能叫出好多个保洁员的名字,“周建是队长,玉臣是班长……”

  和她一样,这里的老人们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保洁队员们来。老人们大都没有儿女,在他们心里,这群年轻人就像自己的“儿子”。而在保洁队员们看来,对老人们尽心,就如同对千里之外的父母尽孝。于是,敬老院里逢年过节就格外热闹,老人们常有新衣穿,还能吃到“儿子”们亲手包的饺子。

  眼下,快过中秋了,保洁队员们带着月饼和水果来了。翟惠真吃着他们递到嘴边的西瓜,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在千家万户都团圆的时候,他们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队员们觉得,祖国和人民给了他们越来越好的生活,他们应该用勤劳和善良去回报社会,帮助更多人。

  “他们为社区带来了清洁,更带来了和谐。”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东太平社区工作站站长李红媛告诉记者,保洁队员收入不高,却经常给老人们买东西送去,“他们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安全稳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就是我的家

  保洁队员和社区居民相处十分融洽。队员们熟知社区里的大小事情,居民们更熟知他们的热心肠。

  东太平社区有个健身园,老人和孩子们爱去锻炼。座椅坏了、器材磨损了,只要保洁队员们知道了,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好;每天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自行车胎没气了,就到保洁队的小院门口用气泵,哪个保洁员空闲时,都会来帮把手。

  “虽然都是小事,但件件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洁队员们给社区带来了许多帮助,让大家觉得很温暖。”金融街街道工委书记刘明说,正是保洁工人这种“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让大家共同拥有了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有他们在,我们很安心。”

  群众的认可成为保洁队员们工作的动力。保洁队的办公室里,贴着这样一句标语:家乡他乡都是创业之乡。正是这种感情,鼓励着他们勤奋乐观地工作,当好“城市美容师”,也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

  图片说明:9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保洁一队驻地,来自西城区金融街东太平社区的居民为保洁员戴红花。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