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转型升级
广东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
□ 本报记者 庞彩霞
  经过一年的努力,广东经济企稳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前8个月省内消费强劲增长16%。图为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广东正在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率先突围的路子。有关数据显示:广东GDP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10.7%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5.8%,之后增速逐月回升至上半年的7.1%。与此同时,“调结构”频传喜讯:上半年重点项目投入同比翻番;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广州“知识城”签约,央企巨头加速在粤布局;今年前8个月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4个百分点;全省东部、西北部地区不断引来大项目、经济指标增速超越珠三角……

  过度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广东,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回望过去的一年时间,从最早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到当前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势头,广东先行先试、率先突围。

积极应对危机

转变发展模式

  毫无疑问,在过去一轮发展中,外向依存度高达150%的广东,已经把加工贸易的增长驱动力发挥到极限,从1989年起连续20年在全国保持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

  当长三角迅速崛起、环渤海地区急速升温、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人们开始担心广东产业主动升级缺少动力,经济发展方式依赖传统路径。珠三角还面临着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制约,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广东面临着一个经济增长的“天花板”。

  广东,需要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2007年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探寻广东发展思路,其重要举措就是纵深推进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

  2008年下半年,正当广东转变发展方式之时,国际金融危机来了。

  2008年10月,一家落户东莞樟木头镇,名叫“合俊玩具厂”的企业倒闭,引发媒体的关注,把东莞推到人们的视线里。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短时间内对经济状况进行摸底、调研,抓住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机遇,将珠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性地打出一套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组合拳”。

  广东积极应对危机、转变发展方式,保增长与调结构同步进行。

  在保增长方面,数据显示,广东GDP增幅2009年上半年回升至7.1%。

  在调结构方面,亮点频现:广东今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0项,总投资176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目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为往年同期投资的两倍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对广东GDP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36.8变为63.7。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协调令人振奋,东西两翼、粤北等三地区成了广东经济今年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均明显高于珠三角。1至7月,粤东完成工业增加值377.72亿元,增长20.7%,高于同期全省水平7.3个百分点;粤北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4.86亿元,增长18.9%,高于同期全省水平5.5个百分点。

重构产业体系

打造服务型政府

  统计数据表明,广东每年贡献的税收占全国的1/8,同时解决了全国3000万农民工的就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谋划,推进“双转移”战略,重新配置资源。

  国际化、市场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必须用国际视野来寻求发展的突破。

  居安思危,看到了粗放型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隐忧,广东着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自主创新、推进“双转移”。

  “双转移”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广东东西北地区获得了产业发展的机遇,资金、技术向这些地区的转移,使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力量更加壮大。

  据广东省经贸委的统计,目前广东省政府批准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有28个,总规划面积达24.80万亩,每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有一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如粤西的湛江,目前共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单个项目14项,累计达到185项,总投资435.7亿元。

  今年以来,华能海门电厂并网发电、揭阳潮汕机场开工、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投产、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揭牌,数千亿资金的投入,给市场带来需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遵循市场规律重构产业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

  2008年7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掀起广东经济由量到质总体提升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根据广东省部署,通过5年的努力,使物流、金融、会展、创意和汽车、石化、重大装备、精密制造等产业逐步取代“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岭南衣”等传统优势产业,使广东率先成为现代产业集聚的板块。

  2009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保增长建立在调结构的基础上,并作出了“三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产业基础看,广东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相当长一个时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而在新一轮产业优化升级浪潮中,广东利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进行“双轮驱动”,迅速壮大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广东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据悉,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IC设计资源的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引进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52.3%,现代服务业项目占47.7%。惠州市也正在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引进、吸收向高端化发展。目前,TCL液晶模组项目已投产,最终可形成1200万套的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生产线。

  一年来,国内电力、石化、船舶、钢铁等央企巨头密集布局广东沿海,大项目在粤签约、动工或投产的喜讯不断传来。中石化、中石油、宝钢集团、中国船舶、东方电气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投资落户广东,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也集聚广东发展,这些都成为广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

  广东省有关部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扶持企业的数十项重要举措密集出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08年11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显现时,广东省主动谋划,积极推出八项经济措施。这些措施的第一条就是“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广东省政府部门成立了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协调小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由广东省经贸委牵头,通过外博会、广货北上等途径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今年头8个月,广货北上已拉动需求4610亿元。

  针对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受影响大、资金不足等因素,广东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集中投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送温暖,减负担”,新增安排22亿元用于设立再担保机构、技术改造和创新、扩大出口等方面的补助。东莞实施“六个十亿”举措,即:10亿元“融资支持专项资金”、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和每年10亿元的“创业东莞专项资金”等。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