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感言
结构调整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3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半年报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半年保险业积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成效超过预期。

  数据显示,保险行业2009年上半年业务增长趋势良好,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4474亿元,同比增长3.6%,标准保费同比增18%,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29%,个人代理业务同比增长14.5%。2009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比从2008年底的57%提高至72%,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这些效果在3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半年报中都有反映:中国人寿上半年期缴业务结构持续改善,首年期缴保费收入占首年保费收入的比例提升至22.13%。中国平安上半年持续加大个险和银行保险的双渠道开拓,个人寿险业务首年保费、保单费收入及保费存款增加35.7%至170.55亿元,寿险1年新业务价值实现较快增长,较2008年底增幅达19.8%。而中国太保结构调整成效更为显著:新保业务中,期缴67.90亿元,同比增107%,期缴占首年保费的比例达到29.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1个百分点;趸缴162亿元,同比降36%。

  各公司在增加了个险代理人数量的同时,个人产能2009年上半年均有大幅提高。中国平安个人产能远高于行业平均,上半年每月单个代理人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了39%,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分别提高20%和25%。

  这些数据反映出一个可喜的变化:各寿险公司正逐渐破除片面强调“规模、市场份额、保费排名”等观念的束缚,真正立足于满足被保险人的真实保险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较好地发展了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等体现保险行业自身优势的业务,进一步明确其主业地位。可以看出,上半年寿险公司坚持重点发展能够提高公司价值和效益的业务,坚持重点发展体现寿险业核心优势的业务,大力拓展健康、养老、三农等重点领域业务,提高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不仅仅是寿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上半年各家公司着力防范化解行业风险,产险市场呈现出业务平稳增长、结构良性调整、市场不断规范、效益明显提升、系统风险可控的有利局面。

  分析3家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可以看出,上半年保险行业逐步形成保障型业务和非保障型业务、承保业务和资金运营协调发展的格局。据悉,保险公司正在制定符合实际的结构调整规划,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不同销售渠道协调发展,科学制定财务费用政策,严格管控费用支出。

  近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寿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明确结构调整原则、丰富结构调整内涵、完善结构调整评价指标等方面加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寿险业结构调整。

  相信,此次《通知》的下发,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保险行业对结构调整的认识,顺利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