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农民种粮吃上“定心丸”
□ 本报记者 孙 勇

2版 要 闻

给农民种粮吃上“定心丸”

  农资综合补贴自2006年实施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拥护。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7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补贴“动态调整”更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此次三部门就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发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是促进补贴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大基本原则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问:三部门通知明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要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这三大基本原则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所谓“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此外,“只增不减”主要指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问:目前,我国种粮农资按大类划分主要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农药、农膜等,为何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主要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

  答:这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化肥、柴油增支占农资增支的大头,一般占70%以上,对种粮农民收支影响大,且全国种粮农民普遍使用,易监测、好算账;二是农药、农膜支出占种粮农资成本的比例小,对农民种粮影响不大,而且品种多、差价大,价格、用量等均难以监测核实;三是国家已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种子和农机不宜再重复补贴。

  杜绝截留、挤占、挪用 多举措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对农户兑付补贴,坚持省长负责制,由各省(市、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补贴方式。同时各省(市、区)要进一步完善补贴方式,有条件的省份应积极探索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补贴等方式,使补贴与粮食生产直接挂钩。积极探索支持种粮大户的补贴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进一步健全补贴管理和监督,除继续完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补贴资金专户管理、财务公开、村级公示、档案管理、“一折通”发放等制度外,还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管理和监督方式,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