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投资-保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一流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
□ 本报记者 殷 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管理比较完善、不断创新进取的保险企业。

  作为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局面,掀开了保险业百舸争流的新篇章。2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中国平安正是我国保险业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

先进理念带动快速发展

  平安的成绩单是十分亮丽的:从当年深圳蛇口13人团队发展到目前的超过39万名员工的庞大业务队伍,从4500万元资本金起家到现在总资产超过8800亿元,从早期单一的财产险发展到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年金、证券等综合金融业务,平安用这样的发展速度印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保险业的巨变。

  “平安的成长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巨变。追溯平安20年来的发展历程,敢于借助外力的先进理念在平安的跨越式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兼副首席执行官孙建一如是说。

  1994年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两家投行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参股平安,获得平安13.7%的股份,平安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保险企业。2002年,平安再度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由此带来了6亿美元的丰厚资本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

  孙建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中国平安上市前,平安的资本金中有80%的部分是外资出的,但外资最终拥有的股份并没有超过20%,中资股东出了不到20%的钱,却拥有了80%的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平安借助外力在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外国保险公司上百年的路,为国内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平安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改革创新的土壤和空气。”孙建一告诉记者,20余年时间,中国平安之所以能走完很多跨国金融巨头近百年的道路,核心一点就是不断创新,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

  翻开中国平安的历史资料,记者发现了金融保险业的多项第一属于平安的“专利”:第一个引入外资的金融企业;第一个在中国大陆推行寿险个人营销业务;第一个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国际标准检验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一个引入“保险精算”概念,聘请国际精算师事务所参与业务流程控制;第一个建立“两核制”,即核保核赔制度;第一个引进“公司内涵价值”理念……

  孙建一告诉记者,因为具有创新的理念,20年前,当中国的保险还停留在5元钱一张的简身险的时候,平安就打定主意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因为具有创新的魄力,15年前,中国保险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停留在初级的记账阶段,此时的平安却开始要做世界领先的保险企业。因为具有创新的实力,10年前,西方刚刚完成从专业运营到大金融模式的探索,平安便制定了第二个十年规划,开始向“建立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前进。作为我国金融保险业改革的产物,中国平安也以实际行动,来履行改革和创新的使命。

坚定走综合金融之路

  “中国平安20余年的成长,始终按照一个既定目标在努力建立,那就是搭建以保险为核心的国际一流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孙建一告诉记者,从财险起步到寿险起飞,从8年坚持不分业到拥有集团控股下的全金融牌照,毫无疑问,平安是国内综合金融最坚定的执行者。而在今年平安投资深发展的消息公布后,平安的步伐更进一步。

  “应该说,正是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改革开放,赋予了平安战略的眼光和实现战略的能力。1988年平安成立,是因为蛇口外资企业的保险需求,后来平安率先开始做个人寿险业务则是看到了广大城乡居民对寿险的需求和市场空白,而现在,正是个人财富的增长,投资理财的需求,监管水平的提高,IT技术手段的发达,才为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提供了需求和可能。”孙建一说。

  孙建一表示,平安在企业机制、文化、团队建设上都有很强大的实力,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要继续增加客户的数量,同时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成为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是平安的发展目标,平安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时也努力为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摸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