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曙光————1949年10月1日历史再现
新华社记者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十。

  北京。微风。阴间多云转晴。

  迎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这一天,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毛泽东:为筹备开国大典紧张忙碌

  蒋介石:面对风雨飘摇的统治黯然神伤

  晨曦轻拂,中南海菊香书屋内。

  56岁的毛泽东还在案头紧张地工作……

  前一天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576位代表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获得575票,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此时,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毛泽东思考、回答、决策……

  广州。东山梅花村。一幢旧式公馆里。

  62岁的蒋介石深深陷入失败和沮丧的情绪中。尽管早已获悉新中国即将成立,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他还是感到难以面对。

  毛泽东和蒋介石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迎来1949年———

  1949年元旦前两天,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充满自信地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两天后,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无奈地承认:“个人领导无方,措施失当,有负国民付托之重……”

  1949年的第21天,蒋介石宣告“下野”。

  薄雾如纱。天安门城楼上挂起了8个大红灯笼,8面红旗在晨风中猎猎飘扬。

  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就绪———

  北京东厂胡同,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

  一夜无眠的张澜将所有的衣服一溜摆开,想挑选一件最得体的,出席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新中国开国大典。为救国救民,张澜奋斗了一生。当国民党特务用手枪逼着他去台湾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厉斥:“可以用枪打死我,但我绝不离开这里!”

  从1948年秋到1949年春,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一位位民主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分3批从香港抵达解放区。

  5个月前的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镇,凤凰山下蒋家祖坟前。

  精神颓唐的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到这里向先人辞别。蒋经国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溃败,是以加速度进行的———

  东北全失,47万余人被歼;淮海一战,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平津角力,52万余人或被歼、或改编;长江防线,一夜之间被解放军突破……

  1949年10月1日的上海。细雨霏霏。

  33岁的荣毅仁这一天激动不已。几个月前,解放军开进上海,也是这样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荣毅仁终生难忘:为了不打扰上海市民的平静生活,蒙蒙细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黑夜即将驱散,光明正在到来。

  国民党控制下的成都,在平静和压抑中迎来新中国的开国之日。国民政府要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挂起白纸灯笼、写上反共标语。12岁的张秀琼起床后发现,妈妈在灯笼上写下的是4个大字———

  天下太平。

  北京,丁字形的天安门广场。汇成海洋的人流,此刻正为天下太平而欢呼。大喇叭里传来一首首振奋人心的歌曲,翻起人们心中一阵又一阵的激动与感慨,30万人一同起舞、一同高呼、一同歌唱……

  宋庆龄:“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宋美龄:“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健步走到麦克风前,用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这一刻,比宋庆龄小4岁的妹妹宋美龄,正在万里之遥的美国,为挽救国民党政权没落的命运四处奔走。与她几年前在美国受到的欢迎形成巨大的反差,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充满了冷遇和失落。

  在发给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上,宋美龄无奈地写道———“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此时,远在广州的蒋介石住处,收音机也调到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频率……

  计穷力竭的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还在通过《纽约时报》记者之口,向美国政府求救:“我们需要紧急援助”“我们在财政和军事供给方面的处境都已面临危机”……

  奏国歌,升国旗……天安门广场上,开国大典的各项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时的重庆,黑暗如磐。

  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25岁的郭德贤等大批共产党人。按照自己的想象,革命者自己做了一面五星红旗。郭德贤和战友们在心中反复默念:“等到重庆解放时,我们打着它,去迎接我们的党!”

  溃退前的国民党发起疯狂大屠杀。郭德贤的许多战友献身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剩3天。

  “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检阅部队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熬了不知多少通宵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这一刻神情庄重,目光坚毅。

  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等将军也通过收音机,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在广州,蒋介石发出无奈的长叹。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早已越五岭过梅关、直指广州。尽管两天前的《中央日报》还在虚张声势地叫嚷:“我大规模反攻为期不远”,仅仅13天后,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广州。

  天安门城楼上,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曾经让敌人闻名丧胆的将军们,带着微笑与自豪,检阅人民的军队。

  一身戎装的邓小平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是45岁的邓小平第一次来北京。看到全国解放在即,他的心情十分愉快,闲暇之余还带着孩子去了颐和园,在秋水潋滟的昆明湖上泛舟畅游。

  20天后,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风尘仆仆地重回前线。随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横扫残敌、势如破竹……

  北京女一中。女学生何鲁丽和她的同学在广播传来的欢呼中,激动地不停鼓掌。和这一天的许多中国人一样,何鲁丽在忘情的鼓掌中,把手掌都拍红了……

  北京:胜利者已经开始谋划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台北:失败者却只能接受历史的无情惩罚

  夜色悄悄降临,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30万人参加的提灯游行开始。发自肺腑的声声呐喊,撼天动地,经久不息。

  广州城内,已是一片黑暗。心情抑郁的蒋介石久久不能入睡。

  “痛心极矣”———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重重地写下这4个字。尽管这一天宋美龄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他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但他清楚,这种承认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台湾省。台北市。

  国民党将领王楚英在收音机前已呆坐半天,仍在痛苦地咀嚼失败的滋味。

  几个月前,蒋介石倾力打造的上海防线在十几天里全线崩溃。当残兵败将向台湾撤退时,码头上一片逃命要紧的混乱,有人被挤得掉进江里,有人干脆跳下江游泳上船,而王楚英自己则是被两个卫士抬起来,从攒动的人头上仓皇地挤上船。

  深夜时分,参加群众游行的北京小学教师张继亮和同伴们回到宿舍,兴奋地交流起毛泽东呼喊的“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万岁”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将代代传下去,当家作主的我们要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北京长安街上。人群中闪过几辆飞快穿梭的自行车。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外交使者,他们正赶往在北京的各国旧驻华机构,递交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刚刚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开国大典两小时后,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

  3个多月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洋彼岸,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正在攻读动力及燃料专业博士学位的王希季,作出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中止学业,回国报效!

  几经艰苦辗转,29岁的王希季在第二年年初回到祖国怀抱。到1956年,侨居海外的5000多位科学家、留学生中,已有近3000人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参加建设。

  夜已很深,中南海菊香书屋,灯光依然———

  6个多月前,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式走进了“考场”。在繁忙的工作和深远的思考中,毛泽东迎来新中国开国后的第一个黎明……

  (执笔:孙承斌 谭浩 白瑞雪 参与采访:贾楠 侯大伟 季明 郑黎 张琴 黎昌政 黄枚 胡锦武 张云龙 王建华 赵志鹏 陈键兴 杨蕾 何自力 张军 刘景洋)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