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潍坊:循环经济增效益
本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王永刚

亮点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环境保护、资源损耗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相继被各地纳入考核和竞争体系之中。2008年,东部各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制定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和政策,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循环经济试点和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快。在近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公报中,2008年分省份单位GDP能耗从低向高排,前3名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其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662吨标准煤/万元,0.715吨标准煤/万元,0.782吨标准煤/万元,东部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单位GDP能耗为0.9255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02吨标准煤/万元)。

  9月2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采访,这里循环经济的发展让记者大开眼界。

  在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天一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已基本实现了‘闭路循环’!”

  何为“闭路循环”?

  孙天一解释说:“作为化工企业,过去是高消耗、高污染。现在我们把‘三废’作为资源充分回收利用,上一个链条的副产品成为下个链条的原料,基本实现了企业内部的‘闭路循环’。”

  海化集团对海水“一水五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这个循环经济链条中,海水首先被用来养殖鱼虾蟹等海产品,浓度升高到初级卤水时放养卤虫;中级卤水和抽取的地下卤水先用于工艺冷却;吸收了化工废热之后的卤水送到溴素厂吹溴,提高溴素提取率;吹溴后的卤水送到盐场晒盐;晒盐后的苦卤送到硫酸钾厂、氢氧化镁厂生产硫酸钾、氯化镁、氢氧化镁等产品,基本实现了海水和卤水中有用成分的充分利用。2008年10月,该企业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

  在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胜增告诉记者,“我们利用山东海化集团石化分公司提炼后的石油焦搞循环经济,尝到了甜头。”

  联兴公司于2007年建厂,他们利用石化副产品石油焦生产的锻后焦作为生产碳棒的原料,并把生产中大量的富余蒸汽卖给周边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好,一期工程之后随即上马了二期工程,每年可节约标煤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0吨。企业生产成本每年节约3000万元。今年,他们与世界500强企业镁铝公司签订了扩建20万吨煅烧石油焦项目的生产合同,力争2年内产量超过50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煅烧石油焦生产厂家。段胜增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就是靠循环经济降低成本,企业才获得了发展。

  在山东海恒化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桂林告诉记者,以前公司把双氧水生产中产生的氢气作为废气排空,“现在一根管道将其送到邻近的国邦药业,每年就可增收200多万元。”

  潍坊市委常委、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苏立科告诉记者,发展循环经济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特色。目前,开发区已从企业、行业、园区、社会4个层面搭建起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了产业高度聚集、上下延伸、左右关联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盐碱系列、溴系列、苦卤系列、精细化工系列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2008年这些产业链实现产值185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85%以上;区内70%以上的企业、250多种产品参与循环,基本实现了废弃物的“吃干榨净”和最终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利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今后,滨海经济开发区一定要继续保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势,努力培植壮大海洋装备制造、石化、绿色能源、临港物流、生态海洋化工五大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打造蓝色经济区,为潍坊发展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