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点之一
四川、西藏:市场快速复苏 景点游客增多
本报记者 艾 芳

  今年暑期,周先生与几位朋友从北京出发去四川成都和九寨沟旅游。“成都过去出差来过,一直很喜欢这座城市。这次主要是去九寨沟,那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周先生对记者说。像周先生这样今年来四川旅游的人不在少数。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旅游局获悉,2009年是四川省旅游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在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四川省通过加大创新促销形式,实施旅游“价格洼地”优惠政策、开展重振旅游“五大行动”等措施,战胜重重困难,交出了漂亮答卷。全省旅游止跌回升并呈现出强势发展和快速复苏效应,部分市州已超过震前水平。今年1—7月,四川省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2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9.9亿元,同比增长53.6%,首次扭转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后连续14个月入境游下降,实现了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三大市场的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1—7月,峨眉山风景区成为四川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最好的景区之一,共接待游客130.48万人次,门票收入12063.0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44%、84.21%,接待游客、门票收入两项指标均稳居四川各景区之首,成为振兴四川旅游业的“领头羊”。

  今年暑期,学生出游和老年休闲避暑进入了高峰期,四川省旅游也迎来了灾后首个传统旅游旺季。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各地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夏季旅游活动。如:“荡舟朝阳湖,玩水蒲江河”、“探访恐龙系列活动”、“彝族火把节”等。在整合全省夏季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首批“乐山峨眉山”、“宜宾蜀南竹海”等10 个消夏旅游度假区。

  暑假期间,四川省实施旅游“价格洼地”优惠政策,对促进四川省旅游产业恢复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达州市宣汉百里峡、甘孜海螺沟景区、广安华蓥山等旅游景区都对暑期的学生、教师、老人等不同群体实行免票或5到8折优惠。如今“价格洼地”的夏季攻势收到了显著效果。据统计,7月四川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550.89万人次,同比增18.9%;实现旅游总收入120.64亿元,同比增长32.8%。

  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今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西藏旅游业依然逆势飘红,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据统计,今年1—7月份,西藏自治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71.3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58.6%。实现旅游总收入22.9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5.3%。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民航、铁路等交通部门加大进出西藏运送旅客的力度。国航成都至林芝航线在每天一个正班的基础上,又逐步增开航班;同时,国航还开通了北京至拉萨的直航单程航班。此外,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段也增开了一对列车。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及时推出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促销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初西藏旅游业开始全面增长,进入暑期后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西藏自治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倍,实现了西藏旅游发展历史上单月接待旅游者及总收入的最高业绩。

  8月29日,拉萨“雪顿节”隆重开幕。据了解,在为期7天的“雪顿节”期间,拉萨市共接待游客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1%,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49%,创造了拉萨旅游在青藏铁路开通后的新高。

  上图:8月29日,西藏雪顿节期间,游客在拉萨八廓街上选购旅游纪念品。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摄

  中图:进入暑期,云南省禄丰县世界恐龙谷游客骤增,每天超过1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摄

  下图:身穿土族服饰的演员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风情旅游点表演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