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侍奉父母般为老干部服务——追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医孟卫平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潘正军

  去年夏末秋初,54岁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孟卫平因患膀胱癌去世时,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她想亲眼看到自己保健的老干部中走出一个百岁寿星;她想把老干部保健科研水平提上新的高度……

(一)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干部保健科的服务对象,都是戎马一生的革命功臣及夫人、遗孀。他们中最大的96岁,最小的82岁,平均年龄89岁,多被各种老年疾病困扰。像儿女侍奉父母般服务老干部的孟卫平,是老人们赞不绝口的好女儿、好军医。

  老干部刘大鸣是癌症患者,1999年做过手术,看过病理报告的外国医学专家断言,生命不会超过6个月。然而,10年了,刘大鸣依然活着。刘老告诉记者,“我能多活这10年,小孟功不可没呀!”孟卫平经常给他讲康复知识,教他如何用药调理,治好了他的心血管病。

  孟卫平走了,刘大鸣伤心不已,“我现在越活越好了,可孟主任怎么就先走了……”

  老干部们都说,孟主任给他们开的都是“最好的药”,这“最好的药”不是贵药,而是最有效的药。老干部大多同时患几种病,各种药在一起容易互相干扰,孟卫平总是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才开处方。

  爱得越真诚,牵挂和付出就会越多。为了老干部的健康,孟卫平像女儿一样,有时也会和老人争得面红耳赤。皮定均将军的遗孀张烽被发现颈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孟卫平对症下药,可老太太就是不愿吃。孟卫平拗不过老人,哭了:“您不吃这个药,我可怎么办呢?”孟卫平的真诚打动了她,由于坚持服药,老太太的病情有所好转,老人逢人便说,“小孟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关心,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呀!”

(二)

  孟卫平常说,“老干部过去为革命流血牺牲,今天有了病痛,我们一定要倾力治好。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同事们印象最深的是,孟卫平的大脑就像数据库,对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

  一次,一位老首长感到身体不舒服,一个新来的医生检查后认为,体温36.8摄氏度,没啥问题。可孟卫平却马上警觉起来,“老人平时正常体温是36.2摄氏度,今天怎么升高了?”硬是拉着老首长到医院抽血拍片,结果发现得了间质性肺炎。

  孟卫平总是把老干部的小病当成大病看,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她的工作标准成了保健科的工作标准。“制度规范,服务到位”,是老干部对孟卫平工作的评价。

  2005年,保健科搬入新建的门诊大楼后,孟卫平针对以往病历不完善的情况,亲自设计和规范新病历,针对消化、神经、心血管等6个系统的疾病,列出23个病种的应急处置办法;在每个老首长家中安装一个急救按钮,老首长发病时,只要家人按下按钮,保健科电脑就能显示出既往病史。这套措施实施后,大大提高了老干部院前急救成功率。

  自2000年9月担任主任以来,孟卫平连续7个除夕夜和大年初一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她知道,春节期间,老干部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也容易出毛病。因此,当万家团圆的时候,她却绷紧保健服务这根弦,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作为军医,近些年来,孟卫平还参加过20余次军事行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

(三)

  孟卫平常说,昨天的知识永远跟不上明天的需要。

  在一般人看来,保健医生很难出科研成果,但孟卫平并不服气。她每天坚持学习2小时,7年下来,已成为老年病专家。她发动全科同志,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完成对驻福州地区10个干休所1500名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质量调查,并总结归纳出结论和对策。2001年,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正当保健科工作蒸蒸日上的时候,肿瘤向孟卫平伸出了魔爪。孟卫平生病住院期间,同样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老干部的健康。医护人员说,躺在病床上,孟卫平仍经常给老干部打电话询问健康状况。老干部身体有什么异常,医生也习惯性地询问孟卫平,她总是强忍病痛,有问必答。

  孟卫平在与病魔抗争的一年多时间里,坦然而坚强。一年中,孟卫平先后经历了3次大手术、7次化疗。她对同事说,“我要做抗癌英雄,我还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福州总医院政委沈佩告诉记者,孟卫平对谁都会捧出一颗真诚、善良的心,门卫老大爷、装修工人生病了,她一样认真细致、负责到底。送别孟卫平那天,原计划只有两三百人的告别仪式,一下子来了近千人,其中有她生前保健服务过的老干部,也有她帮助救治过的地方群众。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