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内江创新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王 征 许 静

  广州、深圳、南京、上海、福州、厦门、大连……这是近日四川内江市主要领导的行程表。内江市党政代表团用了大半个月时间跑遍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城市。

  “要抓住内江在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向发达地区、优势企业大力宣传内江发展的机遇和优势,造势借力,实现内江的跨越发展。”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说。借力成渝、融入川南;瞄准500强、主动出击……处于内陆的内江正在开放与发展中变身“外江”。

拓宽思路 实现“零距离”对接

  “内江的发展样本就是广东东莞市,内江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就好比东莞在广州与深圳之间的位置,一肩挑着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唐利民形象地比喻。

  “除了区位相似,东莞最值得内江学习的就是如何用开放的思维利用资源。”内江市一负责人说,东莞没有机场,但因为位于广州、深圳两个城市中间,东莞有了“两个机场”;内江也没有机场,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内江将同时进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加上川南两个机场,内江也有了4个机场,并拥有7条高速公路、3个千吨级货运码头……处于广州、深圳高速腹心,借助广州、深圳“两翼”,东莞从一个农业小县成为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上的明珠;处于成渝两地腹心,借助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内江也提出力争率先崛起于川南城市群。

  “既要‘两眼向内’,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挖掘编制项目,更要‘两眼向外’,瞄准国际间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转移趋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内江市市长刘成鸣表示,除了用开放的思维实现资源共享,内江还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2008年3月,内江市率先向重庆派出招商小分队。探路重庆之后,又瞄准东部沿海城市,先后在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设立招商分局,并成立冶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5大产业推进办,与招商分局联动招商。“主动出击,一线作战的5个招商分局就像5个开放的窗口,使身处内陆的内江突破重围,实现了与其他城市的‘零距离’对接。”内江市招商局局长陈伦说。

  目前,“全员招商”的理念在内江已深入人心,市领导成了最繁忙的“招商大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内江市主要领导已外出招商10余次。

  集纳周边资源,将静止的资源用活;突破区域局限,将自身的优势“秀”出去:内江有西南最大的废品收购市场,如何利用资源?内江与中国再生资源总公司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西南最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川威是四川第二大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其拥有的15座矿产资源,特别是4亿吨以上的钒钛资源,转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由“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

  今年上半年内江新签且履约项目181个、增长23.1%,到位域外资金135.16亿元、增长1.1倍。

借力造势 走出内江创新路径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这是内江市领导干部熟悉的一句话。

  浙江桐乡不产羊毛,却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赢得了“塑料王国”的美誉———这是内江为自己创新鼓劲的具体实例。

  内江依托创新发展的意识,也走出了一条“内江创新路径”。7月末,“中国西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研发园”落户内江,这个首期投入3亿元的工业园区结束了内江没有整车的历史。“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内江提出要打造机械产业,尚未明确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为内江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内江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键说,今年上半年,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7亿元、增长59.3%,增速在5大支柱产业中遥遥领先。国内外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有内江造的汽车零部件。

  内江是如何演绎这一创新发展路径的呢?

  截至目前,该市先后与华晨、奇瑞、力帆、渝安等集团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并进一步巩固了与长安汽车、力帆集团等企业的配套合作关系,并成功承办了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

  去年以来,该市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并在北京、重庆、成都、沈阳、杭州、台州、广州、东莞等城市举办了“内江·中国西部汽配产业基地暨物流中心招商座谈会”。通过一系列造势活动,汽车零部件“内江造”的名声传出了省门、国门。

  抓住国家打造成渝经济区的契机,内江探索设立“成渝合作隆昌实验示范区”,率先融入成渝发展;抓住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时机,创新发展世界上最大的10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今年上半年,内江冶金建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07.5亿元,增长2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8%。

加快发展 冲破制约发展“瓶颈”

  今年1至6月,内江市实现GDP25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增速名列四川省前列。

发展速度是重要的,但更可贵的是内江后劲强大的发展高度。

  从“速度”到“高度”,唐利民倡导干部“非禁即入”和“下深水”。同时,内江大力改善政务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内江多年想办没有办成、想干没有干成的一批重大项目在全面推进,内江已走上攻坚克难的‘快车道’。”内江市一负责人介绍。

  8月中旬,天宫堂水电站下闸蓄水成功。内江城区将出现一片长约17公里的人工水景。一度停滞的城市建设重新走上新的发展轨道,甜都大道、汉安大道等7条城市骨干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规划5年之久的新坝大桥于去年9月4日破土动工,明年春节将竣工通车;曾两度停工的321国道内江段改造工程,于去年12月28日全面复工;困扰老百姓几十年的城区内铁路,于5月15日正式启动搬迁。

  为破解融资难,内江市还下决心整合7家国有公司,组建内江投控集团,今年资金总规模将达到150亿元;为破解用地难,争分夺秒包装申报项目;为加快园区上规模提档次,加大了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已形成的园区承载能力已在2007年的基础上新增近2倍。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