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发现
山东即墨建起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系统
本报记者 胡考绪 通讯员 王 刚

  在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丁戈庄村的街头巷尾,记者看不到一点生活垃圾,闻不到一丝异味。走到村头,陪同人员笑指路边一丛盛开着的菊花————原来垃圾中转站就建在地底下,垃圾箱口与地面持平,而且周围都栽上了花草,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随着即墨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的初步运转,像这样“不露痕迹”的垃圾中转站在即墨农村已建起300个。

  为破解农村环境卫生难题,即墨市开始在全市村庄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据即墨市环卫部门介绍,在市、镇两级财政的支持下,全市18个镇购置了80余辆垃圾清运车、铲车等专用车辆、设备用于各镇垃圾的清运工作,建立起了300个垃圾中转站,各镇环卫部门将垃圾免费送至灵山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垃圾处理费用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即墨市已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据介绍,之所以把垃圾站埋入地下,一是不让异味外溢,保持环境整洁,更重要的是用良好的环境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任务,工作开展容易,难在坚持。”即墨市环卫处有关人员介绍,即墨农村垃圾处理系统运转起来后,每村2到3名保洁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丁戈庄村村民姜正林形容着村里的变化:过去每逢集市,村庄大街上到处是塑料袋、菜叶,现在有了保洁员,大街上可干净了。那么,保洁员的工资谁来发呢?据了解,在丁戈庄村,主要靠农户分摊的方式解决。姜正林说:“一个月人均三四元钱,也就是给孩子买零嘴的钱,大家交得起,也乐意交。”

  但即墨市环卫部门认为,不能指望所有村都像丁戈庄村那样,由村民自觉集资来聘请保洁员。搞好农村卫生环境要靠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即墨市各镇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各镇环卫处逐村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纳入村庄年终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从今年起,对年终考核达标的村庄,即墨市财政拿出471万元进行环卫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元。这些资金,基本上分担了达标村庄的保洁员工资。

  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的运行,“户集、村收”环节至关重要,这取决于保洁员的工作、村民的日常卫生行为,记者沿即墨的东、中部乡镇转了一圈,总的印象是: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达标,但有的村庄已做得非常好。记者来到华山镇梁家疃村,村里村外转了一圈,居然找不到一张纸片、一个烟头……正巧碰到镇上的垃圾装运车在村里装运垃圾。两名身穿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开车到镇里的每个自然村及时装运垃圾,然后运到垃圾处理场去集中处理。

  与此同时,即墨市正在加快完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系统。据介绍,即墨市将在西部建立占地700余亩的垃圾处理厂,东部的垃圾处理厂正在规划选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