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大政策扶持 畅通就业渠道
开发区被征地农民成“就业明星”
□本报记者 冯 磊 通讯员 曹 霞

  “如果不是来到SMC,我真想不到自己还能出国,而且在国外呆了三个多月!”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带班师傅的亦庄地区拆迁居民徐红告诉记者,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她不仅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还被送到日本参加研修学习。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徐红这样的被征地农民成为再就业的明星员工有很多。

  被征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与开发区一贯的帮扶措施密不可分。日前,29家企业申请开发区关于招用周边征地拆迁农村劳动力岗位补贴,首批128.8万元岗位补贴已经落实到位。新申请的企业21家,涉及征地拆迁农民470人,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紧张地统计、审核。

  长期以来,安置征地拆迁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开发区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开发区更是借助区域企业不断增多、用工量不断增大的机遇,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促进被征地农民在本地企业上岗。

  在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工作过程中,开发区不断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相关政策,今年3月份,开发区相继推出了《关于招用周边征地拆迁农村劳动力岗位补贴的实施办法(暂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试行)》,设立岗位补贴专项资金、设立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录用被征地农民、鼓励乡镇培训失地农民,岗位补贴最高每人每年可补8000元,技能培训每人最高补贴1200元。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处理安置工作,开发区人劳局每月都会有专人受理征地拆迁农民岗位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的申请工作,加快推进工作落实。

  离开土地的农民在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上与企业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开发区人劳局开展了为被征地农民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的三下乡活动。在送技能环节中,发起了“企业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制”培训,积极与周边镇政府取得联系,举办专场介绍开发区整体情况,转变就业观念的宣讲会,会后组织合适的被征地农民参加面试、筛选,统一参加培训;最后输送到企业中成为技术工人。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可以提前帮助员工熟悉工作,还可以在员工入职前就通过授课的形式把企业的文化宣传给大家,更利于员工未来在公司的发展。

  同时,积极完善征地拆迁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情况,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为被征地农民优先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优先提供就业培训指导,引导被征地农民从“农田”走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门,有序融入开发区的整体建设当中。

  在开发区的很多企业,都不乏被征地农民的身影。150人,这是目前SMC(中国)有限公司安置周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人数。公司为这些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50人中不仅有得到晋升的,还有表现优秀被送往日本总公司研修、深造的。在SMC,安置周边失地农民就业并不是企业的包袱,而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在公司,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进入SMC已经12年的制造三课王素华告诉记者,和她一起进入公司的周边拆迁户不少,而且都工作生活得不错。SMC(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员工从农田迈进现代化企业的大门,始终保持着农民朴素、诚实、吃苦耐劳的传统,经过企业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