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
本报记者 薛志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6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恩格尔系数连续下降

生活水平连上台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前30年,城镇居民70%以上的消费都用于衣食温饱方面,家庭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达57%以上;全国仍有2.5亿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整体上说农民还未跨入温饱阶段,恩格尔系数在67%以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84年经济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199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已小于60%,基本解决了温饱。  

  1992年以后,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到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

  进入新世纪,中央先后出台了逐步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城镇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质量全面提高。200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降至37.9%和43.7%。

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

来源日益多元化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60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经历了曲折—徘徊—腾飞的过程,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飞跃。

  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近20倍。改革开放30年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多的30年。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长157.6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5倍。

  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长近108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61元,比1949年增长107.7倍。

  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改革开放前,农民从集体所得的工分收入是最主要的来源。目前,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6.2%,比1949年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居民的财富积累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以来增长1000倍以上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10.6亿元,年均增长13.1%。改革开放后,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7885.4亿元,年均增长26.0%,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2倍。其中:1978年到1986年8年中存款余额增长10倍;到1994年,16年间增长100倍;到2008年,30年间增长1000多倍。

城镇人均居住使用面积增加到23平方米

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注重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大了民用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更是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城镇居民从无房、租房向有房、住好房转变。2008年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增加到23.0平方米,比1985年的8.6平方米增长1.7倍。

  农村居民居住状况变化极大,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2.4平方米,增长3倍。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水冲式卫生厕所、清洁燃油、燃气、电、沼气、自来水的普及率逐步提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