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我的祖国
昔日戈壁山口 而今繁荣口岸

  人物素描 今年39岁的李志强是阿拉山口海关的一名工作人员。从1991年阿拉山口海关筹建之初,他就一直在海关从事监管、查验和旅检工作,见证了阿拉山口海关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海关通关技术设备的进步。

  

  1991年,地处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正式对外开放。那一年,我从秦皇岛海关学校毕业来到这里。建关初期,阿拉山口口岸条件艰苦,没有电话,靠一部电台和总关所属海关联系,也没有工作用车,去业务现场全靠两条腿。

  1995年11月18日,经海关总署批准,阿拉山口海关正式开关。当年,阿拉山口海关过货量就突破百万吨,税收过亿元。随着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推广H883系统,阿拉山口海关的报关业务现场告别手工作业,计算机开始出现在各业务现场。

  随着口岸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阿拉山口口岸贸易方式从简单的以货易货发展为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10多种,监管方式从口岸报关发展成转关、过境等方式,运输方式也从单一的铁路运输发展成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为一体。作为西部最大的口岸,以“H2000”为主的海关业务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关区所有业务内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高效、便捷、严密等优势随之凸显出来。

  2000年,阿拉山口口岸大型货物X光检查设备建成,海关可以对棉花、棉短绒、甘草等货物在不开包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查验效率。2006年5月,H986大型检查设备试运行,可以对运行中的进出境列车进行实时扫描,所有货物都一目了然。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极大提高了通关速度。

  如今,阿拉山口口岸是新疆乃至西部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过货量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的16.3万吨增至去年的1443.43万吨,海关税收也从1991年的730万元增至去年的65.47亿元。

  17年来,昔日的戈壁山口已发展成为亚欧大陆桥令人瞩目的西部桥头堡。口岸的繁荣吸引了国内外客商、企业家来这里投资经商办实业。目前,口岸各类外贸企业有500多家,其中年产值和贸易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20家,超百万美元的企业达40多家。

    (本报记者 王 玲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