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产融合 三化互动 三优转换
大连金州走出城乡一体化新路
本报记者 万建民 李天斌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大连市金州区2008年城市化率已经从2004年的52.1%提升到了56.2%。大量临港工业项目入驻,带来海量的产业工人和消费需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这是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一排蓝顶白墙的简易平房,周围是绿油油的苗木和菜地,不远处是一个不大的水池,池水清澈,能看到鱼儿在水里穿梭。

  然而,这并非农村常见的菜地和灌溉设施,其玄机深“藏”地下———这是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污水处理厂,采用“生态土壤法”处理污水,管网设施深埋地下;这也是金州区第一座农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靠着地面上的苗木,这个污水处理厂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每天都在正常运转。

  其实,除了大片绿油油的田地,这里已经没有太多农村的印记。远处的住宅小区,有近百米高的摩天大厦,也有欧式风情的别墅小院;马路宽阔,在很多路段,甚至规划成双向8车道的标准……这一切让人觉得似乎置身大城市一般。

  不要以为这是率先发展的特例。在金州,石河街道是传统的涉农街道,2.9万常住人口中,三分之二是农民,经济实力在全区16个街道中处于中等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金州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金州区委书记于丕鸿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大连城区北拓、金州被定位为大连重要的新城区的重大机遇下,要找准金州的优势,必须打破一切限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藩篱,以城乡一体化的理念重新构筑城市大框架,促进空间、产业合理布局。

从单一产业到优势产业集聚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空间布局的调整,金州构筑“U”字形城市框架,转身向海,不仅带来了工业化的浪潮,城市化步伐也因此大大加快。

  金州挽黄海、拥渤海,是辽宁省两大城市沈阳和大连之间的咽喉之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然而,长期以来,金州一直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五点一线”战略,金州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里拥有161公里海岸线,拥有大量的盐碱地和丰富的港口资源。他们决心乘全省沿海经济发展的大势,掀起新一轮振兴的热潮,打造全新的以港口、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经济强区。

  从单一产业到优势产业集聚,金州具备了基础。早在2005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金州三十里堡、石河、二十里堡、登沙河、亮甲店等5个镇整体转为街道建制,正式拉开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的序幕。目前,全区10个乡镇已经全部转为街道建制。

  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使城市空间重新布局成为可能。金州先后规划了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金州湾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等6个经济区,81.4公里滨海大道串联起六大经济区,沿海岸线构成“U”字形城市框架。这一全新城市框架的形成,使金州具备了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转身向海、全域发展、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

  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新港以及规划中的大连国际机场都毗邻金州,客观上使金州搭上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便车”,也更加凸显了金州的区位优势。

  在登沙河临港工业区,东北特钢集团全新的生产基地已经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一流的技术装备,科学的布局设计,让人们感受到金州新型工业化的起点之高。

  过去,东北特钢集团炼钢和轧钢两个车间相隔1公里,这边炼完钢,得用小火车拉着钢坯往轧钢车间跑,等跑到了,还要把变凉的钢坯再加热,这一冷一热一年下来浪费上千万元。

  “现在,小火车将彻底‘下岗’,先进的炼轧一体的工艺流程,使钢坯不出厂房就能被直接轧制,以往需要几天时间的工序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实现产品出厂。”东北特钢集团董事长赵明远说。

  目前,金州工业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精品钢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五大优势产业。当然,面向大海带来的不仅是工业化浪潮,金州的城市化步伐也因此大大加快。

  在石河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超告诉记者,石河纺织工业园集聚了一批企业,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带动了旺盛的市场需求,2008年石河街道住宅销售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给了外来人口。

  这个本地人口才2.9万人的街道,外来人口达到了2.2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我们小学在校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一半。”王超说,为了解决越来越多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他们决定投资8000万元,建一所寄宿制的中、小学。

  金州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区,2008年城市化率已经从2004年的52.1%提升到了56.2%。比这一数字更有说服力的是,大量临港工业项目入驻,带来海量的产业工人和消费需求,城市化的浪潮已经呼啸而来。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金州的农业已经不是纯粹的第一产业,在规划之时就和观光旅游、加工制造等二三产业融合,促使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金州加速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绕不开农业的发展问题,金州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农业和传统农业已经大不相同,欢迎你们到田间地头看一看。”金州区委书记于丕鸿说。看什么?当然是金州最有名的大樱桃。

  已经过了大樱桃的采摘季节,但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赶往樱桃园。这是一个小山岗,两边坡上是成片的大樱桃。高等级的四车道柏油路是新修的,放眼望去,很少看得到车,几个农民在地里劳作。“樱桃节的时候,这路都嫌不够宽呢。”司机老林说。

  7月14日落幕的大连(金州)国际樱桃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加88.7%,带动农民增收2.66亿元。据统计,今年总产量1.8万吨的金州大樱桃,产值高达6.12亿元。

  “从大樱桃这个产业来看,农业已经不是纯粹的第一产业了。”于丕鸿说,大樱桃带动了旅游、消费、加工、仓储、物流等等,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三产融合是大势所趋,金州很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把高标准的柏油路直接修到农业园区,可以视为最具前瞻性的决策之一。“当初有人不理解,种樱桃干嘛修这么好的路,平时又没有车流量。现在大家都理解了,我们不是把大樱桃单纯当作农业来规划,而是和观光旅游、加工制造等二三产业融合规划的。”于丕鸿说。

  “现代农业看金州”,这在大连已经形成共识。近年来,金州先后培育了10万亩大樱桃和10万亩黄桃加工基地,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奶业、海珍品3个10万级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金州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项目21项,建区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40万亩。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而且促进了加工、仓储、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增效。

  在石河街道,依托大樱桃、黄桃、设施蔬菜等发展起来的林家铺子等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引了外来劳动力近5000人。在向应街道城西村,224户农民土地流转后,集中土地成立公司统一组织生产经营,农民不仅能参与公司利润分成,也可参加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1200元增长到了14000元以上。

  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也为金州农业“未来怎么干”指明了道路。

从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

  金州把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投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建立了长效机制,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藩篱正在渐渐消除。

  窗明几净的院落,自来水冲洗的卫生间,柏油路通到每家院门口,污水处理统一排放……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个叫做前半拉山村的地方还是农村。

  当地干部说,二十里堡街道前半拉山村是金州一个非常典型的小村,1200多人的村庄向来以农业为主,当时集体收入菲薄,集体事业也发展缓慢。

  “以村民吃水为例,因为海水倒灌,喝水很不方便,村里自己装的自来水一天早晚放两回,每次放一个半钟头,大家要备着大缸接水用。”前半拉山村党支部书记谷兆治说,后来村里投资70万元,在东山建了高地水池,实现了24小时供水。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自来水将并入城市自来水管网,和城里人喝同样的水了。

  转机来自于发展思路的变化。二十里堡和大连保税区毗邻,金州由此在这里规划了大连国际物流园综合服务区,这个服务区一头连着城区,一头连着农村,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节点和有效载体。

  按照这个思路,前半拉山村建起了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吸引了数十家企业入驻,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的面貌从此日新月异。

  在村委会旁边的广场上,自发形成了一个集贸市场,从服装、小商品到蔬菜瓜果,市场上的品种和城市农贸市场没什么差别,这鲜活地说明,村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白天是市场,晚上就成了群众娱乐的文化广场了。”谷兆治说,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丰富,他们还专门修建了老年活动室、篮球场等。

  和前半拉山村一样,阻碍金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藩篱正在渐渐消除,金州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把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投向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金州把修路作为重中之重,连续2年财政投入10亿元以上,目标是建成“六纵五横一环”的城乡公路交通体系,从而在金州区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从一点到任何一点的“半小时经济圈”。

  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金州率先启动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计划将10个社区2万名农民纳入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金州这些年发展经验的核心内容,也是下一步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于丕鸿说,金州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推动区位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进而转换为资本优势,这一来自实践的“三产融合”、“三化联动”、“三优转换”模式,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相关链接

金州区的区位优势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09年7月1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金州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发展地位十分重要。在新一轮大连城市修编中,金州被确定为大连未来的主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格局是“一核、一轴、两翼”,一个经济振兴的核心城市是大连,一条经济振兴的中轴线是“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经济振兴的两翼是指渤海经济带和黄海经济带。而在东北地区,惟一既面临黄海又面临渤海,也就是同时位于黄渤两海经济带上的县区只有金州区。同时,金州区又位于东北振兴核心城市中的发展核心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非常突出,作用非常重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