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坚持历史风貌保护和促进区域发展并重,使东城不断彰显其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
北京市东城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面积有18.1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1.6%。目前,全区现有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27项,其中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北京市同级保护单位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数量多,品级高,密度大,品种全。因此历史风貌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明确提出把东城区建成全市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文化强区”的目标,在北京市率先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委员会及办公室,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东城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使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东城区抓住三年“3.3亿文物保护计划”和五年“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契机,乘势而上,保护修缮了一批历史遗迹,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古迹原貌。钟鼓楼、孔庙、国子监等共计58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得到抢险修缮,占全区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46%;分三批挂牌保护了333处四合院,占全市保护院落总数的50%,文物抢险修缮创出历史最好成绩。
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东城区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文物保护工作与市政建设相结合、与危旧房改造相结合、与环境治理相结合。近年来,东城区累计投资20多亿元,搬迁居民4000余户,仅普度寺大殿修缮,区政府就投资了4000余万元,搬迁了186户居民,合并了一所学校;对故宫、钟鼓楼、东堂、雍和宫、东交民巷、地坛、南锣鼓巷、南新仓等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相继建成皇城根遗址、菖蒲河、地坛园外园、北二环等公园,探索出“修旧如故”等旧城文化性修复道路,受到社会和专家广泛的好评。
东城区的南池子改造工程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第一片试点,区里坚持“政府组织、居民参与、整体保护、合理保存、适度更新”的做法,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经过改造,南池子历史风貌得到很好的保护,居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大幅提高,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试点工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旧城风貌保护是一个难题,东城区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形成了危楼“解危排险”、平房院落“微循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性修复”等做法;此外,东城区还致力于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创新机制,注重挖掘、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如,积极促进风貌保护与区域文化旅游相结合、与城市建设项目相结合、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品牌活动相结合,利用四合院、院落、古建及仿古建筑建成了特色服务设施资源,利用文物建筑承办文化演出等;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南锣鼓巷、南新仓文化休闲街。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了文化对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社会事业进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促进作用。
国子监地区是北京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位于东城区的北部,集中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集中展示了有关国学文化、科举制度及中国古代教育等历史信息,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东城区“量体裁衣”,根据国子监地区独有的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以国学文化、儒家文化为基调,积极发挥国子监、孔庙的独特资源优势和儒家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推动建立国子监国学暨孔子儒家文化研究园区,促进了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带动起东方传统文化的修学旅游活动,营造出悠远宁静的街区环境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形象代表。近年来,东城区相继建成“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和“皇城艺术馆”,钟鼓楼、文天祥祠文保所,区域内博物馆达到23家,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目前,其中22家全部对外开放,年参观人数约2000万人次。东城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得到深入挖掘,鼓楼文保所继推出“鸣钟报春”活动后,又恢复了25面报时更鼓和“击鼓报时”表演,已经成为北京独具文化魅力的风景线;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全区博物馆业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在建设“文化强区”的进程中,东城区创新提出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出发,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把风貌保护、发展产业和改善民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创造宜居、宜游、宜商的人文环境,实现东城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和谐并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起“文化为主导、民生为重点、产业为支撑、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理念,有序地推进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实施。
在具体工作中,东城区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从1990年至2000年期间,全区改造了18800户的老旧平房;而在2001年至2008年期间,改造了50000多户,有效缓解了老旧平房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改善了居住条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肯定;此外,严格执行《保护规划》要求,坚决杜绝了大拆大迁,扎实有序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2008—2015)》和东城区“二三六三”发展战略,区里针对目前存在的“旧城人口疏散压力巨大,危旧房改造任务艰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原则和思路,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健全组织和管理机构,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与各方利益,继续加大后奥运时期文物建筑的修缮力度,深入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日趋完整地向世人展现古都风貌,使东城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经济文化事业的无限发展。